中级三期 原创分享165天
我曾经去郑州市一所三甲医院的精神科见习,那天恰逢下雨,病人不多,但是也见到了大慨五六位来复诊的病人,其中有三个病人都有相同的表现:认为家人有病,而自己是正常的。精神科年轻漂亮的女医生非常直接了当地告诉病人:他们没病,是您有病!然后再叮嘱病人要按时服药,配合治疗!
当时非常惊讶医生的直接和坦诚,心存疑虑:这样说会不会伤到病人?
转念一想,唯有摆清事实,方能让人警醒,让他真正去面对自己有病的事实,才能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原来,自己有问题的人,却容易以为问题是他人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有问题的人自然是用一双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他人自然也会有问题!
当以为他人有问题,反思一下:自己看人的角度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由此想到:在咨询中,来访者对所面对的问题多有抱怨,也常认为是周围的人、事、物造成了这些困扰,为使来访者能够从无力感往赋能感方向前进,来访者需要将焦点聚在自己身上,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一直将心思放在那些难以控制的外界和他人身上。
举例来说,当来访者抱怨老板常批评他而造成他的压力时,治疗师除了尊重与同理外,还可以引导来访者思考: 如果去问老板,为他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时,可能不会再批评他?也就是说引导来访者从问题导向谈话的过程中,学习聚焦在自己身上,并转往解决导向的方向前进。
当把问题和解决都寄托于自己身上,人就有了自控力和主功性,不再抱怨他人,也不再外求,就有了改变的希望和可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