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透支,叫永远也还不上

Day 252 of 365

全文 1819 字 | 建议阅读 4 分钟

今天,有新的学习课程要开始了,需要加油,加油,加油。

过去,我很喜欢每天给自己打鸡血,现在,偶尔会做做,但基本上不用打鸡血了,完全靠习惯都已经足够上路了,这是2017年来我的一大惊喜收获。

说到透支,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信用卡,联想到熬夜。

透支不难理解,就是用未来的某些东西交换现在的某些东西,可以是钱,也可以是注意力。

我们想着透支一点没有关系,反正,未来某个时候总是能够还上的。

| 1.不要透支

有人问我,如何改变现状?

我反问,你觉得现状为什么不能改变?

很多人都能回答上来,现状已经是事实了。

对,现状其实是过去到现在的一个积累,改变现状,只不过是个伪命题而已。

而透支同样是这样,看似未来我们可以提前提取,但是同样我们损耗的就是未来的现状不可改变。

而只有不透支未来,改变现在的自己,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发生真正的改变。

很多人说不透支不就行了,不要把透支说得如此的可怕。

当然,一点点的透支,的确不影响未来,但是,持续的透支呢?

| 2.恶性循环

先用信用卡举例,我们内心在消费花钱时,都会对支付方式按难受等级排个序,一般的顺序是这样的——

花现金 > 转账储蓄卡 > 刷信用卡

是不是?

花钱最难受,其次是用已经有的钱,再然后就是,透支信用卡。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信用卡买东西,一方面可以延迟1个月再付费,另一方面,信用卡的额度通常也很高。

于是,每个月刚开始花已经有的钱,慢慢的开始将支付的费用延后,不断延后。

这里就是可怕的持续透支循环开始了,因为每次购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想着,没关系,还有一个月还会还钱,不急,到时,工资就发了。

可现实却是,我们很少计算我们当前购买的东西,到底透支了未来多少的钱,而为了换这些钱回来,我们需要花费多少别的东西去交换。

为了满足当前的欲望,不停的买买买,而每当每个月账单来临时,又会异常痛苦,不过好像有个最低还款额度,不要忘记了,那背后高额的利息,是很多人都承受不起的。

说到透支,也让我想起了熬夜,这也是另一种很典型的透支方式。

从时间本身的量来说,我们并没有透支时间,看上去更像是高效利用了时间。

但熬夜透支的是我们第二天的注意力,每当我们持续熬夜,当前的时间是增加了,可身体的疲惫也增加了,换句话说,第二天的高效注意力也减少了。

很多人以为自己晚上多玩一会儿,第二天依然能按时起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最后得了病以后,通常都是后悔莫及的,不是吗?

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熬夜玩手机,颈椎病,腰椎病,眼病,内脏疾病等,太多了,因为本该是睡觉休息的时间,被透支来享受,我们以为自己的大脑最应该被讨好,其实完全搞错了讨好对象。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道理非常正确,无论是做什么事,都需要身体的支持,而透支体力,则让这个基础加速坍塌,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很有害的。

| 3.正确学习

事实上,在不透支体力这件事上,年轻人们应该向老一辈的作息时间学习,而不透支金钱,这个就需要向那些真正会理财的人学习了。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吐槽老一辈的作息时间,认为早睡早起是因为身体不好,其实是错误的。

越是身体好的时候,越是需要早睡早起。

先不说早起的心理优势,光是对身体的新城代谢功能的保护,早睡早起就是非常值得做到的。

再说,钱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保持适度的支付痛感。

支付痛感人人有,能控制的才是强者,能控制的才有真正的明天。

这句话有点鸡汤,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知道自己如何有效的花钱的人,难道不是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了。

这和用今天留存的体力,来换取未来的更大的改变是同样的道理。

健康是未来重要的兑换资源之一,而积累的金钱也是未来改变的的重要资源。

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可偏偏很多人,会赚钱,更会花钱,甚至透支花钱。

享受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建立在今天已经获得的基础之上。不管是注意力,时间,还是金钱,当我们已经拥有了,我们可以使用。

但透支未来的资源,满足当前的享受,并天天想着要改变现状的人,最后基本上都是改变不了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透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过度的透支,甚至无度的透支,认为只要享受当下最后。

所以,当我们明白透支的危害后,再听到那些为了购买奢侈品,办了无数信用卡而最后还不上的人时,你就知道,原来有的透支,是还不上的。

| 持续践行

现在的透支到处都是,房贷,车贷,消费贷等,只要你想贷就能贷到。

而问题是,你未来的能力能否支撑起这些透支?

好好想想吧,一时的透支只是诱惑,而持续的透支就是可怕的毒药啊。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