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致读完了弘丹老师《从零开始学写作》,就迫不及待的想写篇读后感。
在购买这本书时,是在某网五一活动半价时购买的。一共买了三本书,另外两本的定价都在三十左右,而这本书看起来就比较昂贵了—49.8元,当时带着有些怀疑的心情翻开这本书来读,想要看看究竟有什么内容使得薄薄的一本书定价偏高。
现在看来,里面的确有很多干货。从写作的心理层面讲到写作的各种技巧。下面把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说下。
1.自由书写。
很多人觉得没有写作的思路或者素材,或者想要下笔就能写出一篇阅读量很高的爆文,给自己太大的写作压力,迟迟不肯动笔,或者写了删,删了写,这样反而很难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人,会觉得写出1000字以上很难。自由书写的方式就某一主题自由发挥,任意书写,还原自己真实的想法,顺着自己的想法一直写下去,不要停,中间不去回看,不做任何修改。写着写着,写作的思路就很容易打开。
自由书写,有点类似于写日记,都是不带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书写。它与日记不同的是,自由书写是就某一主题来写,并非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所写出的文章。其次,自由书写写出的文章️称为初稿,很多不够严谨或出错的地方需要更多修正才能成为一篇真正的好文章。
2.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入简书也快半个月了,摸索到一点写作的方法,却也很容易陷入写作的圈套。打比方来说,我每天都日更一篇文章,却从来都不去回看,修改,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文章程度都差不多,没有进步,就像考试,次次59分,也很尴尬。尤其在平台上发布文章,只能看到阅读量,写的不太好的,不会有多少反馈,指出文章具体问题出现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思考问题,改善写作的内容,提高写作的技巧。
3.文章的写作手法,旁征博引。
弘丹老师在写这本书时就引用了各种爆文作者的事迹或者畅销书的文章及名人名言,就我的印象中,提到的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猫,李敖等作者,写到心理学或者经济学上的各种“效应”,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这些听都听的少的,她却能旁征博引。
这让我惊讶于她的阅读量。并且每本书或者名言都会写上具体到作者,书名。
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我首先是佩服她的博闻强识,后面会学到她的素材收集方法,这与他平时身边小事的大量积累有关。下一点将会讲到。
4.素材的积累及分门别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用电子产品较多,可以说好记性不如素材库。
素材库是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总是独一无二且感受颇深的,网上找的素材,第一,很容易重复跟其他文章重复。第二,自己经历的事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她将素材库分了几大种类,具体可详见书。
5,词汇的积累。
这个对我触动也比较大。因为有时写文章也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心情」,就是典型的输出跟不上思想,词汇量匮乏。
当别人看到春的美景,相到的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而你只能用“春天好美,花好香”时;当别人能用波澜壮阔描述大海,风景旖旎描述美景,垂涎欲滴描述美食,而你只能用,好美,好吃时,就会明白词汇量的重要性。
每一个词汇都会对应一个精准的状态或感受,掌握更多词汇量,文章的内容会更加的生动。
6.文字具体化。
比如你在写文章时,写到桌上放着一些水果,可以把这种水果具体化,如桌上放着一碟苹果,这样具象化,大脑很容易出现画面感,读者带入感强。如鲁迅在《秋叶》中写道:
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就会有很强的画面带入感。
7.文章的标题
好的标题是文章的一半。自媒体时代标题的好坏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读者会不会点击去看。书里写到多种方法,如提问法里面加入如何,怎么等词语,增强人们的好奇心;悬念法,写某一事件不同寻常的结果,吊起读者想读的欲望,如《你必须知道的营销技巧,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还有更多诸如对比法,标题带有数字法等等,相信很多取标题的文章大家都看过,这里就不细写了。
8.文章的写作框架
书中从最常见的总分总结构讲起,然后讲到并列、递进、正反对比等结构,每一种结构都对应了一篇文章来分析,如并列结构属于横向结构,一般用在讲故事中,几个故事并列写出,在用结尾将它们串联。看时有种后悔上学的语文没有好好学的感觉。
9.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无论开头或者结尾,都可引用名言,名言之所以过久不时,流传下来,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有效的用在开头或者结尾,都是很好的方法。
这就要求作者需要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素材库。才能在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
其他还介绍了很多方法,如开头使用悬念法,开门见山法等;结尾使用呼应开头法,升华主体法等,感兴趣的可详见书本。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真正活学活用,写在文章的路途还很遥远,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弘丹一样立志终身笔耕不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