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铃响了,时针指向早上六点四十五分。
全家人起床,一起出去晨跑。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这项晨跑计划,女儿已经坚持四个多月了。
“哇,一大清早这么多的声音。”我不经意地说着。
“妈妈,这是小鸟儿们清晨的大合唱呢!每家每户的鸟儿们都开启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工作呢!”女儿边跑边说着,她听得很投入。
“呀,这棵鸡蛋花树啥时候发新芽啊?”爸爸见到身旁一棵鸡蛋花树,随口自问。
“爸爸,快看,树枝顶端不是有几片大叶子嘛。”女儿听到了,手指着那最高处。
“那怕不是新芽吧。那么大,有七片呢,那是经历了冬天后仍然与大树相互依偎而留下的叶子。”很快,我回过头看认真地数了数枝头那几片绿叶。
跑着跑着,我掉队了。
父女俩一直往前跑,掉头往回跑时,与我相遇了。
“宝贝儿,你快看东边的那片天……”爸爸惊叹到。
“爸爸,早上的云朵好多好多啊,从东边日出的地方向西边翻滚而来耶,那一朵又一朵叠在一起,由小变大。还有还有,快看,颜色是渐变色呢……”爸爸的一句惊叹让女儿的话匣子打开了。
……
于是,在爸爸的建议下,女儿在每天晨跑后都会用语音说一段关于早上云朵的小练笔。
记得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在《文心》这本书写到:“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不用刻意,而是随心。
女儿随心地记录自己清晨的生活。那是她与父亲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因跑步,更因天边的那片云。
其实,女儿的生活里不光记录着“清晨的云”,她还会记录很多很多的生活。有的时候是一段卖废品的日子,有的时候是周末逛街,有的时候是惬意的阅读时光,有的时候是因为一场电影。总之,生活是怎样,她便如实记录着。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都要遇到一些人,看到一些事,欣赏到一些景物。假设,只有那么几秒钟,甚至几分钟的片刻间,我们用心了,那么“习作”便成为了我们血液里流淌的东西。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告诉她,你把每天做过的有趣的事说出来,这就是习作。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告诉她,你把每天觉得是新鲜的事说出来,这就是习作。
所以说,习作是“自己的”好,那么从每个人的内心发出来的。如同喉管上的一根鱼刺,不吐出来便觉不爽。
“文章的材料不在这里,不在那里,在我们自己的血肉里,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里。它曾经使我们觉得夜太长、床板太硬,使我们觉得菜太淡、胃口太小,使我们觉得月色太凄凉、花的香味太讨厌。这种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92岁的王鼎钧先生这样认为。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的生活记忆里除了家乡湖南带来的一场又一场令人兴奋至极的雪,还有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
这些都成为了女儿生活里的“习作”,这是成长的足迹。
而现在,我们要睁开这扇心灵之窗,去看“绿柳才黄半未匀”以及“二月出惊见草芽”的春天了。
雨水节气刚过去十多天,马上就到惊蛰了。
春天的气息已经破土而出了。
清晨江边晨跑,我们再也听不到阵阵呱噪的青蛙叫声。眼前的这条江,水面尤为平滑如镜,无风起荡漾。
广州此刻的春日,再无连绵不断的细雨。周末将是毫无顾忌地、欢呼雀跃地奔向大自然、田野间、乡村里,去看满树梨花如白雪,桃花簇簇开无主。
那灿烂透亮的菜花等待着我们,带孩子体验一下刚刚学过的古诗“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从化桂峰镇的乡野间,一定会有“篱落疏疏一径深”,而小道旁“树头新绿未成阴”便是随处可见的。
在当下的这段生活里,日子出现暖意,让孩子的身体去感触。推开窗门的那一刻,春天毫无征兆的出现了,让孩子的眼睛去发现。
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不必吝惜自己的双腿。走出去,听、看、触、闻、尝,带孩子真正投入春天的怀抱里,来一次浪漫的约会,生活将会回馈我们习作里最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