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余秀华的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想起这首诗当时在网上被讨论的沸沸扬扬。
影响确实很大,网络上还有英文版的。大家对这首诗也是褒贬不一,点赞的、批评的。为什么这首诗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当时就看大家激烈的争论,至于诗写的什么没有过内容,也没有想着去看。反正网络上天天热闹的事情很多。
今天把原作品列出,顺便探讨一下。
作品原文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丿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诗写的很直白简单。当然,诗歌本身的深层含义需要大家去挖掘,但是有些就不需要,表达一种感情罢了。
以前的人们讲究含蓄和婉转的表达,以前那种朦朦胧胧和浪漫的表达,把感情藏起来让你去猜和体会。而人们也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猜。比如李宗盛那句“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来看你”。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应酬,用许多人的话说就是“天天不得不戴着面具在人群中穿”。生活本身已经将人们弄的很疲惫,身体和心里的疲惫,所以感情的表达经常被抑制,于是人们更愿意赤裸裸的来表达,更倾向于直接的去表达。
是啊,不管含蓄的还是直接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表达自身的一种感情需求。
余秀华表达的更直接和赤裸裸。这也更符合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还有那些被压抑的情感表达。
在空旷的原野和大自然中,人们更容易放飞自我,没有局限。表达含蓄更贴近浪漫。
在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的城市中,人们被局限在这人工的牢笼中,缺乏了大自然的气息。被压抑的感情和想法,更人需要一种无局无束的表达。
当有人敢这么表达,便会触动许多人的某个共同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