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推行了几个月,大部分居民已经能够熟练地分拣垃圾,但依然还有很多人对于“干湿”这个概念傻傻分不清。
比起上海的垃圾分类,瑞士的垃圾分类已经推行了几十年,如果你去瑞士旅游,看到垃圾站,千万别被瞎傻了。
下面就是日内瓦的某个垃圾分拣站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世纪80年代瑞士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随着制度规定的不断完善,至今,垃圾分类已经出版了数本专门手册。如苏黎世州政府颁发的垃圾分类手册厚达 108 页,内容详细,应有尽有。
在日内瓦,一般家庭的垃圾有以下几种:
玻璃制品
玻璃瓶在丢弃前,要先冲洗干净。丢弃需到就近的超级市场,超市有专门的大柜收集。玻璃瓶还分三种丢弃分类:棕瓶,绿瓶,无色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塑料制品
超市的塑料制品分两类,有两个收集口:一类是不透明的,还有一类是透明的。在丢弃之前,同样要清洗干净,压扁,再丢弃。
电池类
电池也在超市的收集柜。分为硷性和酸性两种收集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灯具用品
怎么分的我也说不清。回收柜外面都有说明,总之按照指示来即可。
以上几种都是无味的,也许就是我们这边的干垃圾。厨余垃圾又有别的讲究,这里就不细说了。
总而言之,比起瑞士的垃圾分类,咱们的分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有人暗自庆幸:“幸好生在咱们的国,省了好多事儿。”对于这些人,我只想说:“你去原始部落吧,那里随便扔~”
顺便分享一些我在日内瓦郊区散步随拍的照片,嘿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