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红涛,长安区鸭池口初级中学一级语文教师,获得过西安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长安区教学能手、长安区学科带头人、长安区优秀班主任。发表了《讲两小儿辩日的感悟》《浅谈石壕吏中为难的杜甫》《重讲关雎,飞扬青春》《唱着歌儿写作文》等十多篇论文。曾荣获《弟子规》诵读活动优秀辅导教师,核心价值观活动优秀辅导教师 。参与完成了《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多个市级课题。教学经验丰富,连续十年中考成绩优异。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鸭池口中学 安红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借组工具书翻译文章。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运用多样的写作方法。
3.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重点: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精神的现实意义。
难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具:PPT
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了太史公司马迁,借助工具书疏通全文,积累了文言字词,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今天让我们在走进课文,认识作者笔下的周亚夫,向作者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讲故事。
1、复述这个故事。
本文讲述了设么事情?皇帝为什么要去劳军?皇帝分别走进了那几座军营?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2、周亚夫的军营和其它二个军营有什么不同?
从军容,军纪,军风来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周亚夫军营不同?
能不能把周亚夫的军营开始就写?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铺垫手法)
活动二:评人物。
1、本文都提到了那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文帝是主要人物么,为什么?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把人物分为两类,怎么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细节,对比,正面侧面,烘托)
3、分析第二段,周亚夫有哪些品德可以称为“真英雄”?
4、我们应该向周亚夫学习什么?
(忠于职守,谨慎严格,敢于担当)
补充材料: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出发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食供给。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
活动三:谈写法
1、本文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时用了那些手法?(人物描写,表达技巧,写作方法)请举例说明,有什么好处?
(对比,衬托,铺垫,细节,正面侧面,烘托)
2、学习本文,我们太史公学习到那些刻画人物的方法?你在呢些文章里还见过这样的写法?
四、课堂小结:
本文交给我们许多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人物同时。还可以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方面反衬,从一个方面正衬,想烘云托月一般。
五、课堂作业:字词过关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2)改容式车
2. 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军
①军霸上②上自劳军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②不闻天子之诏③称善者久之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②请以军礼见(用)
4.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5.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六、板书设计
周亚夫(月亮)
刘礼军,徐厉军(云)-------反衬
文帝,随从,细柳军(云)----正衬
七、课后作业:
试着,讲一个人物故事,刻画一个人物。
如:(我和妈妈的战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