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实力不凡但却总遭人误读的隋炀帝,有一次在揽镜自照中,竟然突发如下感慨:如此美好的头颅,不知最后会被何人斩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超越时代的深度自负与自恋,一路陈陈相因下来,就是无数的不甘平庸者,在其如渣滓一般的生存境遇间,遍拍出的事关意难平的万千栏杆。
事实是,细碎的生活体验并不会淬炼出人格的清新与伟岸,只能翻卷出一波又一波的恶心和絮烦。如果没有这种大面积的人间事实,法国人萨特的名气,就不会因研究此类现象而如日中天。还有,事关意义的追寻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正是这种没有答案的存在,才使生而为人这件事变得如此迷人,或者荒诞。
试图以一座大观园的兴衰沉浮变迁,来概括世间反复无常的本质,应当是曹雪芹当年写作的初衷。不过,其如此寄慨遥深的文字,却首先被他冠之以满纸的荒唐言论,由此反推的是,曹氏早就领略过众生畏果不为因的肤浅认知。等到后来者鲁迅用一只人血馒头来描述众人眼中,有关社会变革的真相时,所有的觉悟者都会在民主与集中前摒住呼吸。是的,谁也不知道百年之后,你曾寄托过满腔热血,且为之献身的所谓事业,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评价与结局。
天山雪后海风寒,世人偏吹行路难。大雪过后的冬日,即使有太阳升起,人也不会感觉到有温暖的笼罩与照拂。这多么像是我们每个人孤苦无依的存在,虽然外在总会有楚门世界的流光溢彩,但置身其中的大多数人,却只能在无枝可依的漂泊中,艰难捱过这似水流年的一天又一天。先到这儿吧,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