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踉踉跄跄,我俩稳稳当当》书评
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婚恋意愿几乎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身边“Z世代”的年轻人,善于享受生活,对婚姻却敬而远之。
很多朋友,并非不渴盼赤诚、甜蜜的爱情,也想要平等而长久的亲密关系,真正让他们对婚姻止步不前的,是合适的人不好找,相爱容易相处难……
而另一些终成眷属的有情人,虽然勇敢携手,却在日常相处中缺乏爱的能力,导致彼此消耗,最终分崩离析……
如有以上两种情况,这本书都会帮到你。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吴继康老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方法论——它会帮助我们了解两性之间的特质差异,看清亲密关系的底层逻辑,学会积极沟通的步骤方法,提升相亲相爱的实操能力。
书中内容丰富,观点有趣,一起来看——
01 要抱怨不要指责
“怨妇”、“怨言”在我们的印象里是贬义词,作者为什么认为在亲密关系里,抱怨为什么比指责更易让人接受呢?
作者认为通过抱怨描述情境,表达情绪,提出需求,会有利于彼此沟通。
而指责是有方向的,就像一支利箭,从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就注定会让被指责的那一方拿起盾牌来防御。
于是,一个批评指责,一个自我分辩,双方开始分对错,论责任,进入你争我夺模式。
书中给出具体N个情境帮助我们区分指责和抱怨——
妻子准备做饭,发现池里一堆没有清洗的锅碗瓢盆。
抱怨:老公,你没刷碗,我都没法做饭了,好烦啊,下次你能不能按时把碗刷了?
指责:你又不刷碗,真懒,你答应做的家务,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
因此,批评指责动摇的是爱情根基,是彼此双向奔赴的欣赏。
02 做点练习,来丰盈爱情账户
研究婚恋关系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婚姻关系里,三倍的积极的互动可以抵消一次的消极互动,三次赞美可以抵消一次指责对亲密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
因此作者将亲密关系比喻成爱情账户,爱情账户里的存款越多,关系越稳固。我们需要开源节流,让爱情货币越存越多,打牢亲密关系的基础,即使遇到负面事件,也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作者在开源节流两方面给出许多建议,比如——八周爱的练习。
这个练习以优势视角进行日常互动,每周六天用语言、文字或行动表达爱意,包含喜爱、欣赏和感激三个方向,第七天则对一周进行回顾和总结。这些练习持续八周,刚好是好习惯养成的时间。
作者建议以这些练习内容为参考,调整成适合自己的方式。
练得愈认真,关系就会越亲密。
03 从“你应该”到“我发现”
差异是爱的试金石,伴侣间处理差异的能力,是预测他们关系亲密度和持久性的重要因素。
亲密关系中的男女在大脑构造、天然特质、原生家庭等方方面面都有差异,无论是注意力聚焦在任务目标上的“工具人”,还是更在意关系和情绪的“感受人”,有各自不同的情感需求——
男人更渴望被认可、被欣赏、被崇拜,女人更需要安全感、被重视、被呵护。
当很多以爱的名义,打着“为你好”的标签试图改变对方时,通常只能让对方暂时妥协,更多时候,只是纠正了对方的行为,难以改变对方内心。
但是,当我们放下执念,带着好奇的眼睛去看见、去发现对方时,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反而让我们更容易达成共识,基于共同目标的改变反而会悄然发生。
最后
用书里摘录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金子般美妙的时光曾在生命中荡漾,我们却视而不见,任凭沙石掩埋;天使曾降临我们身边,我们却浑然不觉,唯有她离去时,我们才恍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