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社工的时候,家访时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了他们很多的故事,遇到最多的是心中有冤情无路诉说。每每听完他们的故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分析性的文章,只是当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时,不禁心里打了很多个问号,也藉此反观自省。
大多带有“冤情”的人,都是怒气十足,带着各种轻则不理解,重则认为对方必须马上赔礼道歉,就仿佛是全世界都欠他们一句“对不起”。
磕磕绊绊十多年竟是为了一个退休的头衔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一个看上去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相当干练的阿姨,进门的时候笑容可掬,言谈举止也大方得体。家里环境比较开阳,随处可见收拾的相当整洁。但家里只有阿姨一个在。
寒暄几句后,阿姨若有所思,看着我们定了一下神,然后从房间里拿出一叠文件。当她拿出那些档案时,我们都吓傻了,她略带哽咽的声线给我们娓娓道来。“我为了这个事情,足足花费了十五年!我只想求个明白,可惜我的老伴都还没等到我的结果就离开了,我身体又差,年纪越来越大,现在看病的钱都没有了,全部都压在这事上”说没两句,就开始潸然泪下。
原来是因为前单位在阿姨将近退休前半年的时候进行单位改革改制,导致影响了退休干部的福利。阿姨一直不停去单位追问原委,甚至也跟单位打过官司,十几年来,可以说几乎倾尽所有,甚至儿子都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拿回当初前公司对退休干部承诺的福利以及应有的名声。由于个中涉及隐私,此处就不详述。阿姨在讲述的过程中相当激动,好几次都说到自己是底层的市民,没有关系,没有金钱,对抗不了大公司,但又不甘心,她始终相信是有天理的。从那叠资料来看,单纯从退休金的角度,其实社保中心已经对其进行重新的核对并给予相应退休人员的金额,但因其自身不愿意采纳,一直将此作为进一步控诉单位的证据。简单来说,其实阿姨想要的退休金的处理已经有解决方案,只是她不接纳。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相当纳闷了,究竟阿姨是想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什么呢?细问之下,发现这十几年来,为了这件事,她并没有将精力投放到其它事上,一直研读法律政策,收集证据,与其说她为了赔偿,更多是一种“公道”。她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为了这个单位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在她讲述工作过程时还是非常骄傲的,但最后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心理失衡而导致自己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说到底,阿姨是希望得到前单位对她的认同,对她的尊重。她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没有跟她商量,直接就造成这个结果。这是个听着觉得特别心酸的故事,当天,阿姨并不能听进去任何一个人说的话,在她心里有无限的苦水与冤情要倾吐,其实,在她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放下这个“抱怨”,这十几年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种状态。
因时间关系,我们与阿姨的交谈只是匆匆四十多分钟,之后就离去了,我不知道她还要花多少时间去继续搜集所谓的证据,走多少路去继续她的申诉之路,但其实,我真的很想问她,到最后,可能又一个十年,终于能如愿以偿拿回你心中所谓的公道,得到了索赔的时候,你真的就觉得幸福了吗?用个天平来衡量,其实这段时间你得到与失去的,究竟谁多谁少?
公平不公平?
社工经常会接触不同类型的社会大众,残疾人士也是常常接触的一类。记得有一次探访一个大叔,有轻微的肢体残疾。家访中大叔不太愿意分享过多他自己本人的事情,但一说到社会热点,就开始眉飞色舞。社工看大叔行动不便,问及平常出门的事,大叔听后气冲冲的跑到房间拿出一堆罚单,说自己原本有残疾车,但总是不止一次被交警“无理”扣押,深感无奈认为无计可施。问到要怎样才能把车子拿回来,大叔一脸不屑的说,去逐层申请盖章,然后去证明这车是自己的,就可以拿回。大叔说怎样也得几个月才可以拿回,但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
我们很理解这位大叔的诉求,也确实没有残疾车会造成他很大的不便。同样,在他的诉说中,听得出他对社会各个部门都表示不满,交警无理扣车,明明自己身上有所有足以证明的证件,而且不听解释就扣车;街道居委拖延时间,上报后不配合开证明,又要走流程一浪费时间;残联不给力,明明是残疾人士,但却得不到应有的权利与尊重。在他眼里,所有人都在看不起他这个残疾人,全世界都欠他一句“对不起”。
而事实究竟是怎样,其实很难说清。在聊天过程中,大叔把他的驾驶证都拿出来,多次强调证明车确实是他的。我们看到大叔的驾驶证正面所显示的注册日期已经过期了,但其实他有去续期,只是时间盖章在后面。当他拿出那个非常陈旧又有点破烂的证件套出来时,常人第一眼看到都会以为证件已过期。我们问大叔,有没有尝试跟交警解释说明,问问为什么要扣车?起初大叔一口咬定说交警根本不听解释,但后来慢慢又说自己没有问。我们认为也许交警可能以为证件的问题才扣车的,但具体不得而知。这个事情当中,我当时在想,如果大叔并没有抱着大家歧视一个残疾人的心态,也许他能好好跟交警沟通,就不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当然交警的态度也很重要。
我们尝尝容易相信自己以为的就是真的,不假思索的自动化思维,往往容易导致很多误解。也许大叔在内心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就是会被大家看不起,所以当发生一些冲撞的时候,那个念头马上就出来。也许在交警的角度,他也只是看证件办事,而且一天有那么多违章要处理,没办法巨细无遗地处理所有。于是,当你不解释,自身带有偏见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就是你认为的那样,而这个结果恰好又证实了自己所以为的观念。很多人都会质疑这个社会的公平性,但如果当你自己内心对自己都是不公平的看待时,又如何看到这个社会的公平?
放下抱怨,放下偏执
每每看到服务对象各种的抱怨申诉,我就会联想起之前看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了一个清白的头衔,偏执的女主角一直寻求各种证据给自己洗白。当然电影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些。但这些抱怨者背后都有相类似的点,他们都怒气冲冲,他们都偏执地相信着自己的相信,他们都在所不惜地去拿回荣誉也好、清白也好、金钱也好。我感慨的并不是对与错的问题,本身就复杂的世界,谈何而来简单分明的黑与白,对与错。这些都只是自己的选择,因应不同选择造成的后果而已。“抱怨、委屈、不公”的心态,有时可能会激发你的潜力,让你去争取到你认为所需要的一切,但很多时候,也在耗损你的精神能量,在逐步吞噬你正面的世界观,遮挡着你的视线,忽视了其实换个角度看,你其实拥有的并不少。
像阿姨,其实她经济条件是可以的,如果她愿意接受早前社保中心的处理,这十几年,她或许可以过着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跟老伴四处游历,跟儿子一家的关系也可以缓和,享受天伦之乐。失去的,可能紧紧是少一点的退休金,一个退休干部的头衔,公费医疗等的福利而已。像叔叔,其实如果他愿意相信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端正自己的看法与态度,他或许不会常常遇到这种对待,得到的可能是更宽容的人生。像电影中的潘金莲,如果愿意放下怨恨,其实她可以跟着喜欢他的男人一起过新的生活。
没有谁欠你一句“对不起”,你其实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得与失的衡量,有时也取决于你心的容量。与其总把精力投放在那些令人扎心的事上,不如换个角度,为自己幸福的扑满存入更多积蓄吧。
(上述案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