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点点每天背着一个米奇的书包,书包里的东西相对稳定,长期不换:《语》《数》《外》的教科书和练习册,《科学》教科书。像《品德》《计算机》一类的教科书是从来不带的,放在书架上,一整个学期都是新的。当然,即便背在书包里的书,也可能用了一学期还是崭新的。只有期末考试前,我带他复习的时候才翻看一下。练习本儿很少拿回家,基本上在课上完成作业后就交给老师批改评分,只有家长会上发回来给家长看。
到了初中,学科增多,而且样样考试。一考试,重视程度就提高了。就每天按课表更换书目,这样,还是要装成两个包。一个大号双肩包装教材和练习册,还有一个手拎包装各科的文件夹(里面夹着各科各章节的学习清单,周考卷子、各种测试卷)。最近,自己又增了一个环保手拎袋儿(我买大衣时送的购物袋儿),单独装作业,这样交作业的时候就不用再费力寻找,顺手取来。兼做“挡板”用,估计就是放在两张课桌中间分隔两个孩子视线的。这样,每天上学,肩上背一个,手里提两个,就像是要出门远征,怕带不够用度的形象。
上两周,有其他学校的家长问我,说点点那学校有孩子因为作业太多、压力太大,跳楼了。我没听说,就回答不知道。于这事儿,我也没深问,就放下了。上周,听点点说,市里要检查学校作业情况,学校嘱咐孩子不要带任何练习册、卷子和教辅材料,只带教科书;如果被问到留什么作业时,就回答只留语、数、外三科儿,问留多少,就说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写完。我听了这事儿,看来“跳楼”一事还不是捕风捉影,是要做实了。怪自己当时不够八卦,没问问是哪个年级的,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后果严不严重。想到这儿,有点害怕,心下提醒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还要再低些吧!
说到作业,还真是不少。各科都有练习册、知识清单,有些学科还有卷子、学习报什么的,语文还有字帖、字词积累、周记和作文。此外,还有每天要求家长考会并上传到网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互相检查的作业。点点写作业,速度还可以,但不够专注。他不会一两个小时不动地方儿地学习,一会儿想起什么聊几句,见你懒得答他,就问个与作业相关的问题,让你不得不回答,然后跑题儿到很远,再收回心来写。我每每发现,都会打断他的奇思妙想,生生的把思路拉回到作业上,于是,就嫌我唠叨。为了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我都是在他回到家之前把晚饭做好,以便他进门就吃饭,休息一会儿就可以进入学习状态了。因为点点有个习惯——不吃饭是不会写作业的。自称是饿急了,根本没有力气写作业,仿佛是一种仪式,不经过这道程序,绝不开启写作业的程序一样。就这样争分夺秒,点点每天晚上十点收工,就算是早的,十一点也不例外,每天都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这还不算完,还有错题罚写。如果你在生物卷上不幸错了题,生物老师的做法是罚写五遍、十遍、十五遍……点点最多被罚写过三十遍,那一次写了三个小时,还是在我极力鼓动下偷工减料写的。对于罚写,我是极反对的。罚写,可能主要功能在于“罚”,量刑又畸高,用三个小时写同一个错过一次就能记住的内容,难道不是在做无用功?如果我有三个小时,我可以把整本书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在复习的时候,我可以记忆,可以思考,可以拓展,可以融会贯通。而罚写,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地劳动,急于完成任务,不会让孩子深入思考,从而也不能提高知识熟练程度,只是一种变相体罚而已。而危害却不止体罚。孩子写作业用了大部分在家的时间,完成罚写只能挤占复习时间,挤占睡眠时间。然后,没有时间复习,对新学的知识掌握的又不好;没有时间睡眠,没有精力接受新知识,下次考试就又错,又被狠罚。于是,恶性循环,而且是一种看不到希望的死循环。这样,如果是青春期的我,可能也要跳楼了。幸甚,我当时学习环境很宽松。幸甚,我当时学校、家里只住平房。
而点点还在每天背着一个书包、拎着两个手提袋儿,平安地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可见点点的抗压力能力是强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