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桔乡三湖有一种独特的民间风味小吃一清汤,当地老表称包面。为何包面又称清汤呢?有个传说。
据传,乾隆当年微服下江南来到三湖桔乡船就靠在横河里。这天,他独自来到三湖镇上逛夜街,饱览桔乡乡间小镇。夜景风光。当时,三湖小镇夜街蛮为热闹,民间有歌谣为凭,“上街的豆腐下街的酒,河街的婊子家家有,横街的茶馆真热闹,十字街的包面味道足。”乾隆信步慢行,从横街走到河街,又从上街走到下街。他一未进茶馆酒店,二未找婊子开心,却偏偏被十字街口卖包面的小摊吸引住了。瞧,这十字街口,高高悬挂着几盏油灯,灯下摆着几张小方桌,桌上坐着好些人正有说有笑,用调羹“霍”、‘霍”地吃着什么。忽然,一阵夜风飘来阵阵扑鼻的请香。“哟,好香啊!”乾隆不由自主地吞了一下口水,好奇地凑上前去,坐在小桌旁,说道:“这是什么汤,来上一碗!”小摊主瞟了来人一 眼,立即应了声“好哩!”便麻利地将包面下锅,片刻又捞起再加上葱、姜、香油、辣椒等等佐料,喊了声“来罗!”便端了送在乾隆桌前。“哟、好鲜啊!”乾隆一吃觉得鲜味无穷,龙颜大悦,真想不到在这三湖桔乡竟有如此可口的民间风味小吃。他吃完后,连连称赞了儿句,随手放下一锭纹银便走了。
乾隆返京回朝后,突然想起了三湖桔乡的民间小吃。却又记不起叫什么汤,便吩咐宫廷的厨师做那种他在三湖吃过的汤。宫延中所有厨师因谁也没有见过他在三湖吃过的什么汤,所以就是有飞天本领也做不出来呀。气得乾隆大骂皇宫的厨师们不如一个民间伙夫。吓得这些厨师们走的走,逃的逃,生怕惹火上身,大祸临头。为此,乾隆只得下旨,招三湖做汤人进殿。
二位朝官日夜兼程来到桔乡三湖。经过几天几夜的寻访,好不容易发现在十字街口的夜市上有人围在灯下小桌上吃一种如汤一般的东西。心想,也许皇上在三湖吃的就是这个汤。因此,二人便各自要了一碗尝尝。一尝果然觉得鲜美无比,回味无穷。心想,怪不得乾隆皇帝吃了还想吃,进官还念念不忘呢。二位朝官欣喜若狂,拍案叫道:“找到了,找到了! 没错,就是它!" 这一叫不打紧,可把个一生老实巴交的小摊主倒吓坏了, 以为对方是来查找上次那人吃一碗包面而放下的一锭纹银。便慌忙求饶道:“老爷!我,我可从未做过坏事,若说那一锭纹银也不是偷的,是人家丢失在我小桌上的,我愿意物归原主....”说后急忙入内取出那一锭纹银交于朝官。朝官接过纹银一看,恍然大悟,上面果然刻有“皇家赏赐专用”字样。笑道“哈哈哈哈,卖汤的,算你福大啊,那天晚上是乾隆皇帝吃了你的汤,这纹银是皇上赏给你的啊!”“什么? 皇上吃了我汤? 不不不! 我这卖的不是汤! 是包面! 包面!”什么包面不包面!这分明是大清皇上吃过的汤,就叫清汤吧! "小摊主不敢多言,只得附和: “对对对! 这包面叫清汤!清汤!”
打从这时起,三湖桔乡这种民间风味小吃“包面”又有“清汤”之美称。这卖包面的小摊主也随朝官进京做了宫廷的的厨师。因此,“清汤”这种民间小吃也随之广传全国。
打开百度阅读,搜索“三湖桔乡”即可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