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自新浪博客(2015.7.13)
最近各种忙乱,今天下午竟然有一点小小的空闲,赶紧把这篇话唠敲出来。头三个月没有注意记录数据,所以此文主要记录一些主观感受。
自从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两个健身号,简直慢慢被洗脑成“无举铁不运动”的思维。其理论重点无非是扬无氧而贬有氧,成天放些郑多燕发福照、林志玲胸部下垂照来恐吓无辜观众。但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近几年来的体重曲线,好像是这么回事。
16岁在挪威那年确实有大吃大喝,但每周6小时舞蹈课+2小时体育课+翻山上学放学的运动量也不是盖的,怎么就会胖成120斤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最近两天记忆才复苏——在回国之前搞了整整半个月的告别趴,整整半个月吃吃喝喝不运动,所以飞速反弹了。
上一张高二回国后的图:
这货不是我!捂脸~~~
高三疯狂锻炼后体重回到90+,整个大学期间运动量一直很大,所以体重也相对稳定,只有寒暑假会飙增。
去年暑假真狂热地喜欢着肚皮舞,练舞练到魔性,7月参加完金敏珠老师的集训身材已经变成这样:
虽然密集学习完精神是亢奋的,但整个人看上去还是有点——枯瘦的,背部清晰可见的肋骨也挺吓人,所以后来也把训练量慢慢降下来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承认一点:有氧运动形成的体形是极不稳定的。(而且完全无法控制瘦得是哪个局部,哪里掉肉完全看运气。比如我都是从胸开始,最后才能瘦到腿TAT)
从4月中旬开始举铁,除了中间出差连着生理期缺了半个月的课,其它时间训练都很规律。一般1个小时的私教课只练一个部位:肩/背/胸/大腿+臀,时间有空余时就顺便练一下手臂和腰,上完课后会自己留下来练半小时腹肌。这样再加上剑道课,一周也有8小时左右的运动量,但是并没有出现暴瘦,精神状态也很好。
只是这样一来,一个部位的训练频率约为10天/次,按我的训练强度恐怕很难有效刺激到肌肉。本来打算学完基本动作后自己练习可以一次练两个部位的,无奈上周被教练忽悠得又续了不少课=。=
我举铁的初衷是纠正骨盆前倾和O型腿。昨天照了一下镜子,骨盆前倾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正常站姿都是直立的,即使很累的时候都没有再出现骨盆前倾,平躺时腰部也能碰到床垫,真是很让人振奋。要时刻注意站姿是一件很累的是,但如果在正确的部位有恰当的肌肉牵引,并不需要刻意保持就可以呈现很正的站姿。
O型腿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目前自然状态下依然无法完全并拢,但开度已比原先小了很多,看上去没有那么突兀了。感觉大腿内侧需要的恢复时间比较长,所以两次训练至少要隔4天以上才行。大腿内侧的训练还是蛮轻松愉快的,只要提早5分钟到健身房,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做完4组训练。
圆肩的改善不是很明显,毕竟每天伏案工作时间很长,但练肩的频率一周还不到一次,下面打算买些简单的器材每天在家练习。
下面一个阶段应该从体态矫正过渡到塑身了,会更注意饮食的配合,并且用数据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