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记忆中的小时候,最喜欢看露天电影。

    通常是在村小学操场、村委会坝子、寨子山、巴子磅等村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邻近村民都会闻讯赶来。早早的,空旷的坝子上会立起两根高大的木桩子,各挂着扬声器,桩间绷上一张大白布,四周用绳子牵拉平整,白布的正前方,高高的搭着放映架,似自行车倒放,两个轮子错落朝天,夜黑放映时,会有一束强光映射,随着轮子的转动,屏幕上色彩艳丽、人物场景跳跃飞舞。

    那时,十里八村的农人平时消遣、娱乐太少,看电影就是大事,就是闲时的谈资,通常要等很久才有一次,所以大家都不想错过,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一家人早早的吃过晚饭,准备好回程的火把(在半截竹筒里倒上煤油,堵上一小团布料;或是用耐燃的向日葵杆),便三五成群的往电影场上赶,有的还自己扛着板凳,十里地都不嫌累。天尚未黑,场上就挤满了人,于是,墙头、树上都成了大家抢占的地方,一时间欢笑声、打闹声、训斥声、高谈阔论声响作一团。直至天黑尽,荧幕亮起,一切都安静下来,少顷,画面和扬声器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到极致,放映带从一头卷到另一头,粗粗的灯光直击荧幕,情节扣人心弦,人们沉浸其中,下意识的呼应着,甚至忘却了身旁汽油发电机的轰鸣。

    《飞夺泸定桥》的惨烈奋进、《唐伯虎点秋香》的戏谑幽默、《鬼打鬼》的恐怖吸引、《阿诗玛》的美丽勇敢......,无一不在我心里烙上深深的印记,那是一群纯粹的人最直白的欢乐,那是中国文化在广袤乡间的有限传播,那是孩子们记忆中挥不去的时光定格。每一次散场都意犹未尽,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大部分。

    回程的山路上,星星点点的火把照亮夜空,孩子在背上酣然入睡,头上套着母亲精心准备的成人内裤,以防神鬼侵扰。一个个喜欢露天电影的农家孩子,就这样承载着上一辈的梦,顺着父辈擎着的星火之光,逐梦前行,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忆从来都是不讲道理,随时以一种排山倒海泛滥成灾的阵势,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一场场的露天电影。 以及放电影的,那一个...
    夭木夭阅读 483评论 0 0
  •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是在村子的露天坝里。在坝子一端,竖起两根长长的竹竿,撑开一块白布,就是放映的屏幕。 天色将暮未暮...
    阿童的简书阅读 183评论 0 2
  •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还不知道电视是什么?更不知道手机又为何物?唯有“露天电影”丰富我们农家人的文化生活。 那时候...
    蓝天白云_93cc阅读 241评论 1 1
  • 大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地人,虽然在那个苦涩地年代,可看露天电影就是人们的一大快乐。 每当放映员用自行车把放映...
    牵挂的人已走远阅读 1,556评论 16 23
  • 早餐时,儿子让我给他讲讲我童年的一些生活趣事,说实话,一晃几十年,童年的事早已忘掉很多了。在儿子的催促声中,“露天...
    遇见灯芯草阅读 77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