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回头看” 推动作风建设“向前进”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暨中央层面工作专班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回头看”,在问题整改上动真格。“回头看”绝非走马观花式的例行检查,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秉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主动将“手电筒”照向自己,精准查找那些已经整改但可能出现反弹的“老毛病”,以及那些隐形变异、潜藏地下的“新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作风顽疾和利益藩篱。问题整改上绝不能有“闯关”“过关”的思想,绝不能搞形式主义的“纸面整改”“口头整改”。必须要建立详实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目标要求,实行挂账销号、动态管理;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真刀真枪地解决每一个查摆出的问题,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要鼓励基层和群众监督,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将内部自查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见到真章。

以“标本兼治”的思维“回头看”,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回头看”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地解决眼前具体问题上,要夯实“治标”的成果,更要致力于“治本”的升华。要通过“回头看”,深入反思和评估现有制度机制的运行效能,善于从反复出现的问题中查找制度性根源,从基层有效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将其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既要完善惩戒性、约束性的制度规定,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也要健全激励性、保障性的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零容忍”,确保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纸老虎”“稻草人”。

以“人民满意”的标准“回头看”,在成效转化上求实效。作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必须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衡量标准和最终价值取向。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不能仅仅满足于文件发了、会议开了、检查过了,而要将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看看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看看党员干部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是否得到改善,看看惠民政策、便民措施是否落地生根。要将“回头看”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过程,将作风建设的成果体现到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实际工作中去。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优良作风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不断巩固“向前进”的步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