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电影,整体来说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电影制作的质量也很高,值得一看。
感触一:居住环境
电影讲述的地点是甘肃农村,那漫天的黄沙,干燥的天气,让我对自己目前居住的中部城市充满了感恩。
虽说自己只是生活在一个四线小城市,经济不怎么样,但论起居住环境来说,还是非常好的,地处大别山腹地,常年空气适宜,城市非常地干净。
城市里的高层住起来舒适度也很高,几乎没有什么灰尘,有24小时的热水,有WIFI,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条件真的不要太好。虽然只是普通家庭,但是已经住的足够好了。
还有穿的,多到旧的、便宜的根本不想要,还嫌占空间了。想一想自己前几天刚卖掉的一袋子旧衣服,也会流转到那些贫困地区的家庭,在他们看来那些东西还是宝贝呢。
感触二:勾起童年回忆
从小在农村长大,也亲身经历过种植的辛苦。想想也就在二十多年前,作为农村人的我们还穷的叮当响。
全家男女老少,一年到头就指望地里面那点收成。春种、秋收,中间要经历犁地、施肥、拔草、打农药,遇到干旱的时候还要浇水,几乎一年到头都要在地里面忙活着。
我是不喜欢干农活的,但也被逼无奈,经常被家里人喊去地里面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比如拔草,我就经常磨洋工,蹲在凉快的地方慢慢磨蹭,现在想来家人们对待我的懒也是很包容的。
想想自己当初那么刻苦的学习,也是为了有一天不再干农活吧!现在这个愿望也算是实现了,还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情。
感触三:一天到晚就忙活口吃的
想想小时候,想要吃上一口馒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要等待半年的时间。从麦种下地,到长出麦芽,再到小麦成熟,然后是收割、打麦场、轧麦、扬灰、洗麦子,最后到打面厂磨面,然后回家自己还要活面、发面、揉面、蒸面,蒸熟以后才能吃到一口馒头。
现在呢,到超市里花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袋新鲜的馒头了,不知道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除去味道上确实没有小时候自家种的粮食那么香了。
工业的发展,真的腾出了很多的劳动力,所以体力劳动的强度降低了很多,人们空闲的时间多了,胡思乱想的时间也多了。
跟那个一天到晚忙活,也就能挣口吃的的时代相比,当今这个物质生活充裕的时代,精神上的匮乏似乎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庆幸自己很早就投入到心理学的学习上,度过了自己精神匮乏的时代,找到了全新的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