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男生都跟我一样,从小在四大名著中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这部作品中罗贯中把这个动荡不安,群雄割据,民不聊生的时代描绘得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读完这部作品后,心里总是想:谁是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谋士呢?经过许多事件进行了一番对比,到最后还剩两人:诸葛亮和郭嘉。他们都是三国演义中绝顶聪明的人物,当这两人比较时发现,他们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次对决,郭嘉死后诸葛亮才出山,所以无法让我分辨出谁胜谁负,也感到十分遗憾。只能通过各自事例进行比较。
1.军事上
作为谋士,打仗时出谋划策是他们的任务。郭嘉爱出险招,不管是在曹操打吕布还是打袁绍、袁尚时他都在曹操军队人困马乏或是天不时,地不利的情况下急攻,但正是这种反心理的招术效果是立竿见影。招虽险,在他心中却是运筹帷幄。在帮曹操统一北方时他基本没有打过败仗,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诸葛亮打过的胜仗当然不少,但他的败仗也不在少数,火烧新野、街亭之战等都是他的败招。他与郭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求稳,不愿铤而走险,而是步步为营。但有时,千算万算也算不过老天,所以败仗在所难免。在打仗战绩上看,郭嘉更胜诸葛亮一筹。
2.治国上
作为文臣,对国家管理上有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治国奇才。蜀汉大权很多年一直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并且在他的打理下井井有条。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治国时大权独揽,一个人管理各项事宜,不用别人着手,基本所有大事儿都是他自己决定,这导致了在他死后的蜀汉没有一个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治国之士,从而蜀汉立马崩盘,直线下滑,不久就灭了国。
而郭嘉,由于他生活在三国前期,当时是群雄割据的时代,还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各方都只是诸侯,所以三国中并没有体现郭嘉治国方面的内容。但在我想来,他的治国之才应该也不及诸葛亮,他的才智在于打仗而不在治国。所以这一方面,诸葛亮完胜郭嘉。
3.看人上
三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是看人。郭嘉的看人,犀利而准确。曹操打吕布时,孙策意图偷袭其后方。曹操便问郭嘉如何,郭嘉思虑一番,便肯定地说出以孙策的人物性格,带多少人来就跟他一个人来是一样的,大概会被刺客杀死。几天之后,消息传来,小霸王去世,死于许贡手下的刺客。还有看吕布、陈宫、袁氏三子,都准确得利用他们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做出相应对策,取得全胜。
诸葛亮看人,时而准确、时而不准。他看夏侯惇、曹仁等人,十分准确,知道他们鲁莽,但估计这些匹夫鲁莽,当时有点智慧的人都能看出来。而他看马谡、关羽时却是花了眼。让关羽在华容道驻守、守荆州,最后关羽都没有完成任务。让马谡守街亭,马谡通晓兵法却只是纸上谈兵之才,也失败了。这几个用错人,是蜀汉衰落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所以在看人方面,郭嘉又胜诸葛亮一筹。
4.遗嘱上
两人死时都在三国演义中被大书特书。郭嘉在乌丸之战时因为在冰天雪地里指挥,落下肺疾去世。临终时,统一北方的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打下乌丸后,袁谭和袁熙还在辽东公孙康那里。郭嘉死了,只留给曹操一封书信。当时,曹操手下诸将要求打下辽东,曹操打开郭嘉的书信,上面劝曹操不用打辽东,曹操信之。果然几天之后,公孙康设下“鸿门宴”把二袁的人头送来了。罗贯中专门写了一回“郭嘉遗计定辽东”。至死都算得如此精准,只能佩服。
诸葛亮死时,最著名的两件事是他把蜀汉后事托付给姜维,并算准了魏延要造反,派了马岱平之。魏延造反的事诸葛亮算得确实很准。姜维确实也是一代人才,只是他太过年轻,刚刚而立之年的他挑起大梁后锋芒毕露,经验不够老道,又如何斗得过年过花甲的司马懿呢?要是当时姜维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了,也许会更加老谋深算。当然了,当时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托付了,姜维也算是一个最佳选择。所以在后事上两人的决策都很英明,算是持平。
但从形象上说,罗贯中把诸葛亮写得太过神圣,或者说是邪乎。把他写成智慧的化身,后人对他的评价中有一个词是“近妖”。借东风什么的把他描绘得亦人亦鬼,明显的把他夸大了,所以我并不是非常喜欢。郭嘉还是比较正常,作为一个普通谋士的同时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他的智慧,这让我很欣赏。所以根据以上种种,在我心目中郭嘉比诸葛亮更能称得上第一谋士。
可能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残缺的遗憾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从而产生美感。他们没有一番正面对决就是这一份残缺,让人遗憾吧。
���7}���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