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机关建设从9月份到今天基本结束了。通过这项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第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在省厅验收时,不管是计算的标准、计算公式选择、人均用水量,还是管网图、计量图、水平衡报告,都是有问题的。专业外包服务费用5-6万,但我们经费有限,请不了专业服务,只能自己搞,结果呢,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验收资料还有缺项。
第二,要学会拒绝。一是拒绝低级的帮忙。比如会议保障,单位规定,哪个科室承担会议,哪个科室负责保障。电脑接个投影,有些人不会,就找你,音响不会调试,也找你,会标不会弄,也找你。一次这样,两次也这样,专门在操作间贴了一个操作提示,但没人看。本来自己就有一摊事情了,碍于面子,帮一次,次次都找你帮。就连个网页截屏,也找你帮忙。二是不要把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也不要领导分配任务都不折不扣地落实,该推给别人的还是要让出去。本来分配任务,这个给你,那个给你,最后百分之八九十的活都让你干了。整个项目,本来是办公室的,结果大老板讲业务科室牵头,一个牵头,结果到最后,只是我一个人和分管领导两个人在搞。分管领导不会分配任务,事情都揽在身上。资料汇编我负责,拍视频本来是办公室的,结果还是落到自己头上。最后验收后,领导“脸上挂不住,屁股坐不住”,责任都是自己的。家庭和身体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第二位。两个多月,加班的日日夜夜,没人会记得。
第三,筹划起点要高。受领一项任务,首先是想好怎么干,如果不清楚,可以向专业的人士请教。整个任务,局领导不清楚标准,开始说不搞,后来又要搞,二十天要搞完;后来九月底不成,省厅十月初验收,拖到十一月初才验收。事情弄得比较拖拉,有领导的责任,也有处室的责任,分管领导和自己也有问题,标准不清楚。开始参照友邻单位,结果友邻单位自身也有问题。省厅打分标准是定的,就应该按照评分细则对标对表,逐项抓落实。不清楚的话,直接对接省厅,而不该跟局里瞎琢磨。
第四,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会哭。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累?主要是不懂得拒绝。安排的任务,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工作量,甚至至少是三五个人的工作量。一个是自己老实,刚来单位两年,不会向领导哭,不会跟领导讲条件。像K,“我什么都不会,我也不想升职”,领导安排的任务能拖就拖,能不干就不干,结果领导也就不安排事情给他。所以一个科室6个人,最累的是自己,外出培训学习,也从第1期拖到了第2期,再到让给他人。这两个月加班,也不知道有多少,学习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在网上报名确认的时候,我都想要放弃了,因为今年铁定没戏了。后来还是同桌的鼓励,反正都已经报名了,咬牙坚持到最后,看你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最明显的一次,十月底,项目工作推进会后,省厅安排做视频,本身了解这件事情的麻烦,加之自己也没有那水平,手头还有一堆需要完善的工作,推给办公室了。结果呢,办公室压根不理会,分管领导推不动,又又交给自己,写脚本跟拍,初稿出来提修改意见,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单位有的同事忙着自己的事情,有人忙着照顾自己的家人,只有自己傻呵呵的加班。“整个单位,加班最多的就是你”,这是大老板的司机跟我说的,听了心里一阵苦涩。不会推脱工作,坚持干活的人,最后发展成什么事都是你来做,美其名曰“能者多劳”,只要你有一丝怠慢,你就是变坏了,让人失望了。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做事爱偷懒的人,哪怕只是搭把手,就会被夸上天。而干的越多,出错的机率也就越大,挨板子受批评也就理所当然,不干肯定不会出错。单位不是能者多劳,要学会拒绝或者给领导分配任务。既然推脱不了,那自己要站在项目总设计师的角色,给领导安排任务,制定责任分工表,让领导签字、开会拍板,向领导要人要钱要物要资源,可以的话,能外包的外包,要统筹全局把握,而不是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小卒子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