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社会心理学》

快四个月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翻完了,受益最多的还是对自身心理的认知,例如自我服务偏差,后见之明偏差,聚光灯效应。同时也学习到群体极化,群体服务偏差,社会主张作用等对社会群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描述。对自我,自尊,态度,行为,从众,说服;偏见,亲密,帮助,冲突等等行为和心理状态都有了一些理解,也开始去注重体会,观察。

部分观点给我带来启发或改变了我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导论

指导我们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现实

科学解释也含有主观价值观


什么是好的理论?

1. 能概括大量的观察结果

2. 能做出清晰的预测

3. 以便于我们确证或修正理论,激发新的探索,支出可能的应用方向


1200个样本足够描述整个总体


实验无需符合“现世实在论”: 不需要和现实一模一样,但实验需要符合实验现实主义,让参与者投入其中,对实验对象建立了道德原则保护。


第一编

1.1、社会中的自我

焦点效应:认为大家都在关注自己

透明度错觉:认为自己表现得很明显


自我概念的社会影响因素:

1. 我们扮演得角色

2. 我们形成得社会同一性

3. 我们和别人得比较

4. 我们得成功与失败

5.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6. 周围得文化


规划谬误:低估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影响偏差: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

所以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很难走出失恋情绪


双重态度系统:自动的内隐态度 和 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


自尊心强特征:认为自己很好,难以接受批评

低自尊:焦虑,孤独。可以多开发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解决这个问题。

自我效能:积极思维,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习得性无助:尝试了某些动作后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用


过多选择:导致满意度低

想起前段时间的奇葩说中一个学霸妹妹说的话: 最大的自由是没有选择

包括自己现在处于迷茫期最真实的感受就是,选择太多反而会迷茫,会害怕。


自我服务偏差包含:

1. 自我服务归因:失败时归因为外因,成功时归因为内因

2. 自我恭维的比较:认为自己总比别人要杰出

3. 盲目乐观

4. 虚假普遍性:我们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飞轮效应:一开始转动需要很大的力,但每转动一圈,下一圈都会更容易,直到自己转动


后动优势:本质是减少了试错成本


1.2、社会信念和判断

信念固着:相信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观点。可以尝试解释相反的观点去避免信念固著


虚构记忆:和后知之明偏差类似。在得知一件事后,常常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发生过,大脑会重新组织出该事情(但不是真的记忆)


1.3 态度和行为

自我表露理论:调整自己的态度让其和行为一致

认知失调理论: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自我知觉理论:当态度不坚定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和环境去判断态度


第二编 社会影响

2.1 基因,文化与性别

科学能解答“时间”和“过程”这类问题,宗教能解答“主题”和“原因”这类问题

这句话没看到例子,没有特别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演化学家认为现象或文化是自然选择,是基因自带的,所以会有刻板印象。这与“文化多样性”相斥。

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基因50% 父母10% 同伴40%


人会趋向选择自己所适合的环境,同时会趋向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


把自己视为自由的能动者,把他人视为环境的受动者

这句话成为了我对于行动的态度。


社会中 性别关系 是自然选择还是文化构成?

演化学家认为现象或文化是自然选择,是基因自带的。所以会有刻板印象,与“文化多样性”相斥


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因素占比 基因50%,父母10%,同伴40%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孩子非常在意同伴的看法。


科学能解答“时间”和“过程”这类问题,宗教能解答“主题”和“原因”这类问题

仔细看了上下文,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2  从众和服众

人会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往往会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


从众的因素主要是“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分别对应 “想要获得喜欢” 和 “想正确行事”


从众到服众的过程:从顺从到接纳


情景与人格在不同的强弱关系中相互生效。角色的影响很大。


对于从众和服众的理解

把自己视为自由的能动者,把他人视为环境的受动者

这句话成为了我的行事态度


其实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独特性,而且是符合道德规范的独特性。我们所追求的独特性不仅要与众不同,而且要好于众人。


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自理需要和依恋需要,私密性和公共性,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


2.3 说服

为了引发行为,一条具有说服力多额信息必须清楚几个障碍,关键并不在于记住信息本身,而在于记住自己做出反应时的想法

想要说服他人去行动,重要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传递信息之后他人当下的想法。


说服的要素:

1. 说服者

2. 说服内容

3. 说服渠道

4. 说服对象

总的来说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什么信息传递给了谁


六个说服原则

1. 权威性 

2. 喜好  人们会对喜欢的东西更佳肯定

3. 社会证明  人们利用他人的例子来确认,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

4. 互惠性 人们感受到有义务知恩图报

5. 一致性 人们倾向遵守他们公开的许诺

6. 稀缺性  人们珍惜稀缺的事物


思考路径

有思想的人会选择中心路径  (理智)

中心路径说服的关键并不在于信息本身,而在于是否激发说服对象积极思考,唤醒有利想法

则容易说服,否则很难。

而不感兴趣的说服对象会选择外围路径 (情感)


反对观点的策略: 先承认反对观点再逐个反驳,但可能会适得其反,转而支持反对观点。

在说服别人时,最好是双方观点都说并加以解释


面对乐观主义者时,可以正面说服。面对乐观主义者,可以负面说服。


说服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信息1 -》 信息2 ....时间 信息1

近因效应:信息1 。。。时间 -》信息2


观点传播的路径: 媒体-》意见领袖-》普通大众


不被说服的方法:1. 提前认知,做到免疫。 2. 宣誓自己的主场以此更坚定


2.4 群体影响

社会主张作用

他人在场的影响:简单事情时会产生优势反应,困难事情时会产生劣势反应


拥挤现象:众多人在同一环境,拥挤能增强唤醒状态(产生知觉的反应)

社会懈怠:人多未必力量大。但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性,参与度高的特点,社会懈怠会减弱。


群体极化:不同群体的属性会随时间进化


预防群体思维

1. 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场。在群体讨论开始时不要让成员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这样会妨碍信息共享,导致决策的质量降低。

2. 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真正的反对者,这会刺激原来的想法并使群体的想法更开放。

3. 有时可以将群体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重组在一起表达不同的意见

4. 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5. 在实施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不同的开会策略

1. 小群体:先进行群体头脑风暴,在进行个体头脑风暴。让小组成员通过书面互动。

2. 大群体:线上交流


任务型领导:组织工作,设置规范,聚焦目标

社会性领导:建设团队,调解矛盾,表达支持


第三编 社会关系

3.1 偏见

偏见:负面态度,源自刻板印象(这是一种信念)

歧视:负面行为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


儿童的内隐种族态度反应的是父母外显的偏见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 有同样需求的群体之间的竞争是最激烈的 


个人同一性及自豪感:个人成就 和 自我服务偏差

社会同一性及自豪感:群体成就 和 内群体偏差


3.3 吸引与亲密

归属感: 被接纳和被爱

不相似对喜欢的抑制甚于相似对喜欢的促进


当关系往更亲密的方向发展时,诚实最重要

爱情的三要素:激情,亲密,承诺

激情之爱 = 欲望+依恋

浪漫之爱 = 性欲 + 深厚友情

相伴之爱 = 依恋感 + 信念感


网络割据化:因为群体极化,内群体偏差等影响,网络社交会形成割据化


3.4. 帮助行为

最核心的价值是:提升个人价值感


群体,伦理道德会影响人的自私性(利他主义)


面对紧急情况,人多会让个人出现帮助行为几率下降

帮助的性别差异:在危险情景里,男性帮助他人的概率大于女性,而在安全情境中,女性帮助他人的概率大于男性。

如何增加帮助行为:1. 减少模糊感,提高责任感。

也就是在需要帮助的场景中,确定事实,并且提示责任感


3.5. 冲突和和解

真正的和平是通过创造性地处理冲突得到的结果


囚徒困境的目的是为了让两个人都单独认罪,而囚徒困境反映出来的是人的利己性


当一种资源未明确分配时,人们会不自觉的消耗更多


小即是美,人在小群体和大群体中感知是不同的。人在小群体中的感知比在大群体中感知要强


公平和公正的区别

公平 = 获得/投入 是相同的

公正:平均或者按需分配


黄金定律:收益到底是怎么分配的?按价值?平均?按需?  目前社会是掌握了金钱的人定义的。


在通常情况下,误解会大于实际的冲突


负面镜像直觉:当感知到对方对自己是负面态度,那自己对对方也会是负面态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

仅平等的接触会让冲突减少,阶层会导致冲突


在多文化中,人们会认同本族文化,同事也认同更大的文化,形成“二元文化”或“全文化”同一性


调解的作用:1. 让双方减轻让对方得利的感觉。2. 让双方说清自己的需求,寻求折衷方案

调解方法:CRIT方法:“逐步,互惠,主动地减少紧张感”

调解的要点:“我的思维方式” 和 “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四编: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4.1 临床领域

相关错觉 - 错觉思维

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关心自己认为的联系,忽略其他的观点


自我证实:为什么心理医生的理论假设总是符合患者行为,因为患者听到医生的假设就会去证实自己、的行为。

要防止自己只问那些支持自己假设的问题的倾向,试着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并验证问题。这样往往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答案。


轻度抑郁症患者 “悲观而明智”

负性思维(思考问题校级)导致抑郁心境。 而行动起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抑郁就像感冒,孤独就像头疼

抑郁的因素:害羞,孤独,抑郁,自卑


友谊与幸福:把快乐变成双倍,不幸分为两半


4.2 司法领域

误导信息效应:警察和律师通常从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但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更好的方式是 提问尽量可观,简单 + 减少错误的列队指认(列队中会让人选择出最像嫌疑人的人员)

后现代主义:真理是在社会中建构而来的


4.3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适应水平现象:我们通过由先前经验定义的中性水平来判断我们现在的经验。但我们会不断的适应现在的经验,从而导致了不断地满足感和兴奋点

社会比较倾向:解释了我们与他人比较的心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