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这不是在给新某方打广告!
鸡娃?为什么要鸡娃?因为不想做人下人,不想被别人踩在脚下。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
曾经,我们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升职、加薪、邀约举行活动等等一系列涉及到人际关系的事情,结果都会经历一次次打击,我们认识到什么叫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富贵人家看到这里可以退出去了,这文章对你没有意义)。现在,我们觉得:除了自己家里人,外人就是外人。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后,我们开始把注意力投向自己的孩子。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培训就这样成了支柱产业。我们将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天真的认为他们只要学习搞好,将来就能出人头地,替我们达成未完成的心愿。又或者,还有很多家长没有太多想法:“身边的家长都送孩子去补课,我家孩子不能落下啊!”而随大流。
随着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课外教育培训市场一片哀鸿遍野。教育股呈断崖式下跌,资本们纷纷退场。可能很多家长都不干了:“这不是断了娃的后路吗?他们以后出路在哪里?” 其实,这些顾虑毫无意义。
为什么国家要对校外培训一刀切?
对于通识教育的中学阶段,只掌握课本里的基本原理,也就是高考中的“送分题”即可达到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了。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别管当年高考分数多高,过几年之后能保证“送分题”都做对的,恐怕也十不存一。所以从本质上讲,花很大的力气去学一些过两年忘得一干二净、以后一辈子也用不上的解题技巧,是妥妥的内耗,是无用功。
偏题、怪题中并没有包含什么宇宙真理,只不过是某些奇技淫巧罢了。如果你以后的工作中真的用到那些知识,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把它们搞定,而不必在通识教育阶段,在本该博而不精的阶段一味地去追求这些细枝末节。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如同我们修建房子,地基都不牢固,就想着怎样装饰外边。
偏题、怪题存在的唯一价值,是筛选出智商较高的那群人。任何一个国家、时代,都需要筛选人才,对之着重培养。所以,一定要确保筛选机制的高效、公平。而课外辅导班的作用,则是在弱化这个筛选机制的有效性。本来偏题、怪题只有智商高,自学能力强的人可以做出来。但因为有了课外辅导,高智商和低智商的边界被模糊了。最后为了区分二者不得不增加考题的难度,题目越出越偏、越出越怪,一不小心没搂住,题目难度让所有的学生全做不出来,最后拿了同样的分——筛选机制就完全失效了,这种情况隔几年就要出现一次。
强逼着一些明明资质平庸的孩子去掌握这些奇技淫巧,对国家的建设、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的有用么?不是徒增国家筛选人才的成本么?在科研领域,再多的乌合之众,也抵不过一个天才。这个道理西方列强很早就懂了,巴黎高师一届招的人还没清北一个学院多,然而它拥有世界最高的菲尔兹奖密度。法国蓝领工人实际拿到的工资和大学教授差不多——但普通人不该伪装成高智商的人,去稀释珍贵的教育资源。课外辅导的唯一作用,恰恰就是让一个本来资质平平的人伪装成一个天才。
这个问题下,之所以很多人极力反对取消课外辅导,无非是现实处境的危机感,和对“逆天改命”的幻想。他们往往抱着这样的说辞:权贵们可以请家教一对一辅导,而平民的孩子连辅导班也不能上,就被他们落下的越来越远了,以后好工作全被他们抢走了。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皇帝用金锄头锄地”,你们所认为的“好工作”的年薪,及不上人家银行存款的利息。当前权贵子女早就和平民子女不在一个赛道上了,高考,他们有各种方法可以获得降分、特招;出国,他们可以雇佣顶级的中介机构包装自己,轻松申请到国外一流名校;找实习,他们可以获得业内大佬的亲自推荐;工作,无论经商还是从政,他们比普通人拥有多得多的机会……这个差距远不是上个辅导班就弥补得了的。禁止课外辅导班,真正受到影响的恰恰是那些家里略有积蓄,可以负担得起辅导班,但还请不起家教的伪中产。辅导班同时给了他们虚幻的安全感和希望:安全感来源于那些连辅导班也上不起的真正底层子女;而希望,则来自于他们指望上个辅导班,考个好大学就能翻身做权贵,实现阶层跃迁的幻想。他们并不关心普通人的基本福祉,他们对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毫无兴趣,他们唯二关心的事情,只有如何不被别人踩下去,以及如何才能把别人踩下去。踩来踩去,终究还是菜鸡互啄,真正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权贵笑而不语。
课外辅导或许可以给伪中产们带来“我能逆天改命”的幻觉,但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取消课外辅导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好事。
鸡娃不如鸡自己
投资自己才是最划算的,与其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不如提升我们自己。当我们认知水平提升了,我们孩子(还包括我们的伴侣)也会受到我们影响,产生积极的效果。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那些下班时间躺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约上狐朋狗友喝酒打牌的人,抱怨着社会不公,却倒逼着自己孩子进步自律,这是什么行为??
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我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孩子能健健康康成长(身体、心理),长大以后过上他喜欢的生活。我自己也会朝着追求的目标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