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蓝本。
班级建设
头脑风暴班级公约
让学员头脑风暴,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大家有充分的被尊重感,而且有利于课堂管理,提高授课效率。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正面管教的模范应用,简直太棒了。
一、活动1(权利斗争ᝰ挑战)
两人自由组合,一人坐着握拳,另一人站着尝试掰开坐着的人紧握的拳头。
交流感想:被掰拳头的人感觉特别不舒服。
有挫败感和受伤的感觉。
活动象征意义:映射着同平时我们与亲密的孩子或者爱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我们要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尊重孩子尊重自己,不做虚伪的人,和孩子交流时蹲下来。
二、三类征集。
(一)负向的问题征集。
所有的有问题情绪都是有意义的。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恐惧,让人小心。
案例1:孩子被迫分享自己不愿意与人分享的物品。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分享,分享的概念是让人有快乐高兴满足的感觉。有感恩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分享。我们大人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
(二)期待的品质和技能征集。
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健康、正直自律、善良宽容、有毅力、自立、吃苦耐劳、感恩善于沟通、幽默。
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大自然有一个接收器,当我们发出信号的时候,它就会反馈回来。也可以说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是墨菲定律。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窃以为,前者是积极的乐观的,后者会有一些悲观。
(三)你给到孩子的示范。
大家头脑风暴的结果:幽默自信、有主见、孝顺耐心、多读书、守时、勇敢、热心肠、内心强大、灵活。
教,上所行,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教育从来都是行大于言的。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先要反躬自省自己身上是否有这样的品质。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方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模范榜样作用。
活动二:(行大于言)
老师把手比OK,放在脸颊。发出的指令是请大家把OK的o放在下巴上。
活动启示:1.大人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否则家庭中不同的理念碰撞,不同的指令孩子会很困惑。
2.成人要做到知行合一。
三、管理孩子的办法。
通常见到的是打击指责,惩罚溺爱。
关于逻辑后果也有一个四R原则。
活动(三)命令与启发式提问
九位学员上台扮演爸爸妈妈,一位学员扮演孩子。九种不同的场景,两种交流方式,一种是无选择的指令性语言,一种是平等沟通启发式提问。例如我抽到的是睡觉前的场景,
前:“睡觉去”
后:“看一下我们的日程表,下一项该做什么了?”
最后学员来说感受感受,扮演孩子的朋友感受最深。第一次的交流会激发一些反叛挑战的行为和情绪。第二次就感觉非常舒服,而且乐于去执行。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价值感和归属感。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要。尊重自己尊重孩子。良性沟通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四):场景模拟
两位学员上台。扮演晚上睡觉前,妈妈让孩子关电视的场景。
母:看一下你的日程表,现在该做什么了?
子:我再看一会儿嘛,现在还很早。
母:妈妈特别能理解你,动画片儿真的非常非常好看,你一定还想接着看。妈妈小的时候也特别想可以一直看下去。(共情)
子:是的呀,托马斯小火车太好玩儿啦,妈妈,你就让我再看一会儿吧……巴拉巴拉碎碎念………
母:可是明天我们早上要上学,妈妈会担心你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认真听讲。那这样吧,你来选择一下,试看五分钟还是再看十分钟,好不好?
子:那我再看十分钟吧。
母:那妈妈先去洗漱你看十分钟。
(十分钟后)
母:好啦,十分钟到了,现在我们该关电视洗漱睡觉了。
子:而我再看一会儿嘛,我再看一会儿吧。
母:我们刚才约定好的事,看十分钟,妈妈相信你是一个遵守约定的孩子,那现在你可以选择是妈妈帮你来关,还是你自己来关电视?
子:那好吧,我自己来关。
母:你真是一个遵守约定的好孩子。来妈妈抱抱你。我们去洗漱准备睡觉吧。
杨老师点评:笔记很详细,最后“有限的选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你来决定。”让孩子有决定权,培养孩子自己做主。当孩子遵守了约定后,我说:“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然后拥抱。“感谢式鼓励”,但不贴“你是~的好孩子”的标签。
关键词:共同制定约定 跟进执行 态度温柔而坚定。
感想:正面管教是一碗有勺的鸡汤。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非常强。只是国外的生活环境语言习惯和我们的稍有不同,外文书的翻译,直译的偏多,信达雅要求偏高。使用时需要具体情景略有变通。宏观的理念就是“温和而坚定”。14年开始学习家庭教育,也听过不少同类型的课,杨老师的课理论实践兼具,课程流程设计环环相扣,活动设计精心,启发式问题相当多,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想法是流动的,许多细节本身就是在践行正面管教理念,比如,班级建设班级公约的制定,整个课程环节轻松流畅,活动设计和体验后的问题设计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氛围活跃。两个小时听下来受益匪浅。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有朋友迟到,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00分钟。作为计时员,实在不想提醒老师下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