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约读书房”给学生家长们进行了一场“孩子因家长的努力而改变”的讲座。
讲座一个半小时,从理论到举例,从讲到小组练,都很顺利,而且家长们积极参与,真个讲座氛围很好。结束的时候,好多家长意犹未尽,找我单独询问一些困惑,而我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感觉很舒服,这样的活动,我喜欢。
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回味着讲座过程的细节,发现这些家长不简单。
这是一家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全国连锁,有专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书,当然,从读书的数量还有质量上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更重要的是,老板也懂心理学,而且学的很深。他深知一个孩子要更好地发展,离不开家庭这个大环境,于是,他们组织很多活动,免费为家长们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了解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并在具体的应用中给出指导。
讲座是其中的一部分,据我了解,还有组织家长写亲子阳光日记,对孩子们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家庭治疗等。
在讲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长们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理念已经非常扎实了,不管从听课的形式上,还是听讲的内容上,都让人感觉,这群家长不简单。
比如:我发现,这二十几名家长当中,大多数都拿着笔记本,在讲到重点的时候,经常写写画画。
再比如:有一个家长在听了如何批评孩子这一环节时,提出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在听课的时候,积极提问;讨论的时候,刚开始还不好意思,慢慢地,就投入起来,并且开始自我暴露;一名家长在听到“亲子三角关系”这一环节时,反思自己的孩子经常用“代罪羔羊”的方式参与到她们夫妻矛盾当中,还有一名家长发现,自己经常采用“跨代联盟”的方式把孩子拉过来攻击丈夫。这些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还积极参与到了李克富老师的写作训练营,虽然在跟踪写作方面有一些吃力,只是阅读老师的文章,但是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这也是很受益的。
私下认为,一个人在听到了一句话之后,开始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这句话就起到了作用。我们经常鼓励家长们走出来,只要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是突破。比如去听一堂讲座,或者是参加一个活动。就我个人而言,很多行为,都是靠着一个理念来执行的,而这个理念有时候只是听到了一句话而已。
到现在,我依稀记得李克富老师上课给我们讲的那些意味深刻的话语,比如:母爱真的是无私的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心理的成长是在挫折中前行的;控制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内疚;关系先于教育、优于教育、大于教育;人是个理由动物……
还有很多很多,仔细体会起来,都与人性有关,当然在自己的身上也体现地一览无遗。既然人人都有,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苛刻地要求别人呢?我凭什么就觉得自己是对的呢?
于是,我不再把注意力专注在改变别人上,而是开始看自己,才有了改变与提高。现在想来,是老师的那些话在警示着我而已。
这几年,在讲座与咨询中,我时常把老师的话结合着我的理解讲给别人听,她们也正如我当年那样,开始反思自己,改写人生了。
而所有这一切,只需要我们走出来,走到一个可以提供我们学习成长的地方。
我相信,不只是约读书房的家长,每一名家长,只要走出来,哪怕只听到一句话,也可以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