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桥上玩会”、“桥上有个卖东西的”、“看看桥上有没有人”桥上一词村里人每天都要说上百遍,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天不去桥上走一趟或坐一会,心里总觉空荡荡的。桥上也就是桥的上面,简称桥上。桥是独孔桥,连着村南村北,因桥面平整面积大又位于村中心,所以就成了村人活动与交流的中心,大事小事流言蜚语都首先在这里聚集然后再扩散到小村的旯旯旮旮。
小村虽然偏僻,但也有精神生活,尤其以孩子们的为最,抓石子、扔沙包、跳方格、跳绳子、推箍(木桶外的圆铁圈,然后再用铁丝做一个拐子,推着铁圈走)、打保(用纸叠成四方形,用一个击另一个,只要反过来就算赢)。凡是能想到的,我们都玩,玩的场地大多在桥上,只要谁想玩了不必专门招呼人,只要去桥上准有人在那儿。当然我们玩的这些是细水长流式的日常娱乐,年年月月如此,难免单调,所以我们最盼望的是正月十五的耍花灯、耍马,比过年还热闹。一个研究民俗的人说过年是一家人的团圆,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相当于国外的狂欢节,是全民同乐,此话一点不假。每年的元宵节,桥上都被装扮一新,天空挂着各种各样的纸糊的灯笼,每家至少挂一个,式样繁多,技艺精湛,仿佛在比赛似的;地上盘着七八个大火炉子,日夜冒着熊熊火焰,这时村人们就都来了,你看小孩子围着炉子跑着打闹着,尽情嬉戏。青年男女则边嗑瓜子边打情骂俏,也有正月十五一过就谈婚论嫁的,也属于现在的闪婚一类。其他的人则扎成堆,也许在谈论家长里短,也许在筹划接下来的赛事,总之,桥上热闹开了。
令桥上沸腾的是接下来的“耍乐“,我想应该是这样两个字,“耍乐”是个统称,它包括耍花灯,也就是常说的九莲灯,耍旱船,耍狮子,而我们村因为村子小,人少,特别是年轻姑娘少,所以九莲灯组织不起来,就耍马,用布糊上各式马,然后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驾驭,前面有一个指挥,他们演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演得都是一些老故事老戏文,如四郎探母、二鬼扳跌等,我当然是看不懂这些,甚至有的名字都记不住,但每次演下来都能看到那些架马与指挥的人都是大汗淋漓,想必他们尽力了,所以每当这时我就叫“好”、“好”,颇有水浒中李逵的豪爽,常常引得人们扭颈看我。马不仅在自己村里耍,还到其他村耍,通常是所属公社(现在称为乡)的村庄都要去,他们去耍马不会有多少丰厚的报酬,通常也就吃一顿饭,或者给发几条普通烟而已,但耍马队伍乐此不疲,据说有一年被选到县城去耍,还得了个什么奖,当年那些耍马的人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无限自豪。当然,不仅我们的马去外村耍,其它村的节目也来我们村,照例是在桥上,整个村庄的人可谓倾巢而出,就连多年卧床者也要破个例出来瞧睢这难得一见的热闹。我特爱看九莲灯,那些姑娘们人手一盏灯,步履轻盈地围着场地转,一会变换一个样子,一会摆一个花样,令人眼花缭乱,我在旁边一直担心那灯里的蜡烛烧着了灯纸怎么办?果然就有当场被烧的,那也没办法,只能拿着灯架架硬着头皮表演完。这种热闹从正月十六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几,每天都赶着场看,有的一天多达十多场,最有意思的是有时人们已经睡下了,又听见桥上锣鼓喧天,于是就又穿上衣服急匆匆出来看,穿反裤子的大有人在,我们不肯错过一场“耍乐”,要不然第二天谈论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大人们在谈论着哪个村演得好,哪个闺女俊俏,我们则在他们的谈论声中期待着来年的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每年都有,但“耍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不约而同没有了,年过得冷冷清清,十五过得寂寂寞寞,桥上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劲,顿显苍老。到底有几个外出读书的年轻人按捺不住,他们就在桥上自制了一个篮球架,肯定不符合标准,但却玩得不亦乐乎,只是场面比起当年的“耍乐”要小得多,桥上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一些老人抱着孩子每天下午都要来看以前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打篮球。今年暑假回老家去,八个月的小侄女一直哭个不停,我问缘由,母亲说她想去桥上看打篮球,我就对她说:“走,到桥上去”,一到桥上看到有人玩她就不哭了。
热闹之外的桥上对于我还有一点点的恐惧。传说有一年村里一下子就死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是同一天死的,年龄也相同。听大人们说他们都曾在桥洞里玩过,那里住了一个邪恶神灵(我认为是妖怪),专门吃童男童女,一时间小村里疑云密布,战战兢兢,大人们都管着自己的孩子不去桥上玩。而我心里更怕,我曾经在桥洞里躲过猫猫,后来村人不知从哪里请来了一个高明神仙,把那个东西驱走了,孩子们才得以解除禁令。但我的恐惧仍在,白天还无所谓,人多,夜晚就害怕,走在桥上总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跟着,又不敢转身,步子要比平常快十倍;如果碰上晚上没有月亮而家里又正好不是缺了盐就是少了醋的情况下就更糟,去买东西桥上是必经之路,四周黑漆漆的,只有一小方手电筒的光亮,反倒更怕,走在桥上思维分外活跃,什么都能联想到,所以那百十米的路程格外漫长;背后冷气直冒,干脆把手电放在屁股后,照着背后的路,这下可惨了,深一脚浅一脚,一会不是碰了墙就是撞了树,说来奇怪走了上千遍的路怎么如此生涩呢?往往在回到家的时候就赶紧关上门,大口喘息,大有虎口脱险之幸。
“走,到桥上去”。晚上千万别叫我!
20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