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的节选,我点进去看了后,被吸引了。
那段讲出了我一直讲不清楚的,一直想要的一份支持。
于是从头看了这本书《自我成长的力量》(丛非从),越读越觉得欣喜。书里对很多东西的不同解读,让我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看这本书之前,我在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国外的书,我读的时候总觉得因为一些文化的差异让我对里面讲的内容,虽然能看的懂其中的含义,但总在内化时觉得少点东西。(也属于我看书时的一个小毛病吧,对国外的书总有些抵触)
而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符合我的阅读习惯的。而且它频频提出一些新的理解方式,很多都正好对应着我内心的一些感觉,一些我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却还不能理清楚,讲出来的感觉。
其中的观点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相似的。
任何一种积极的、消极的特质,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积极,阳光,勤奋,努力,正能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也任性、懒惰、消极、负能量。但是外界的价值观评判告诉我们,这些负面的特质是不好的,不被赞许的,我们应该克服它们。于是我们去压制,去掩饰,去隐藏。这背后的目的是想要切割掉自己身上负面的特质。但是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消耗。于是耗尽了自己的能量,再没有力气去改变自己了。
我们要意识到的是,我们身上确确实实存在着这些负面特质,没有人例外。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说,每一种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都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没错,是每一种、每个人。
有些特质在我们身上体现地比较明显,我们很容易察觉。而有些特质表现得不够明显,只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才会冒出来。还有一些特质,因为我们隐藏、压抑得很深,一直不被我们察觉。但它们全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自我成长的力量》中作者给了一个比喻:
把我们正面的特质比作发动机和汽油;把负面特质比作刹车;我们想要成功就是想让汽车跑得更快。那么我们目前常常采取的策略是,让发动机越来越好,汽油越来越多,同时去掉刹车。
这时候我们作为旁观者,都知道,汽车没有刹车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刹车和油门踏板,对于一辆车的前行来说,同样重要。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一样,我们眼里的负能量,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必须要存在。
不要责怪路上总是踩刹车,那不是刹车的问题,而是你谨慎的问题,或者路本身的问题。路不平,就需要你灵活、交替、重叠使用刹车和油门。
人生的路也从来未平过,因此对于正能量负能量你也需要交替使用。
每种特质的存在,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正面特质的积极意义不用多说,那么负面的特质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有对负面特质的解读。作者给的方法是,给自己的每一种负面特质赋予一个人格,为TA取一个名字,尝试与其对话,沟通出TA带给自己积极的作用。我在构建对话时觉得有些费劲。
《自我成长的力量》给了另一种我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愤怒。适度的愤怒是跟人连接的有效途径。
我又跟一个朋友吵架了,她说:你以前说对不起的时候,我觉得很疏远,现在你骂我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很开心。你说我是不是有病啊。
我跟她讨论:说“对不起”是一种客气,潜意识是想跟你划清界限,客气就是一种推开。而骂你,是我对你有期待,是一种想走近。你的潜意识里能感受到我骂你的时候想要跟你连接的需求。
当我们没有能力直接表达“我需要你”的时候,就会用愤怒表达需要。如果你面对一个没有能力跟你发火的人,你会发现你没有办法走进他。如果一个人跟我交往从来不发火,我会觉得他没有信任过我。
这让我想起我和前任之间很少吵架,之前没觉得有什么,分手后我有去了解其他人谈恋爱时的状态,才发现原来这有点奇怪。不吵架不发火一点都不意味着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只是没有以愤怒和发火的方式宣泄出来,然后有意无意地压抑着、忽略着。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感受,将问题累积到无法解决的境地。
比如抑郁。抑郁会让人的感受更加敏感,更能和自己在一起,更能安抚自己。
当你离开自己,去忙碌外在的事情,忽略了自己时,抑郁就会说:来吧,看看你自己。
我今年经历了挺长一段时间的抑郁,虽然有些难熬,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段时间是我最最能在乎自己感受的一段时间,我敏感地感知着身边的事物,对很多事情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认识,开始逐步地认识真实的自己,构建自我。
比如说我哭鼻子。有人说,啊,男生也哭啊。我倒觉得:你不觉得没有能力哭的男人更可怕吗?一个压抑了自己委屈、脆弱的男人,要么会自闭抽离,要么会反向形成控制和强势。
(书中还有一些负面情绪的解读,我不再在这里摘录了。)
当然不是说这些特质有存在的价值就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地纵容或发泄,这其中涉及度的问题,要结合适当的情景理性、适度地控制。
这些新的解读是为了说明,每一种存在都有积极的一面。
愤怒既有伤害,又有连接。自责既有痛苦,又有动力。内向既有创造力,又让人失去了一定交际能力。好脾气看起来很好,整洁看起来舒服,却让人每天很累,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不懂得用更多时间玩的人有多享受。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切割,不是改变,而是增加。
增加自己勤奋的一面,也允许自己懒惰的存在。不去排斥懒惰,而是去发展勤奋,这样就省下了用在自我否定、自我压抑上的力气。
对待每一对消极与积极的特质都是同理。而且我们越关注哪一面,我们就会使用哪一面。
这时候我想改变,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好而改变,而是因为我想拓宽新的经验。如此我就能轻装上阵,可成功,可失败。
所谓正能量,就是我允许自己有负能量。自我接纳然后自我拓宽,是这个世界上最正能量的事情。
我看到这句“增加,而不是改变”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高中开始到现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告诉自己要改变!要改变!要改变!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反而常常因为做不到改变而更加挫败,更加自我否定。原来不是改变,是增加!
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我开始在意识层面知道,每种积极和消极的特质都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差,然后开始接受自己的阴影,慢慢接纳完整的自己。
现在读到的《自我成长的力量》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定义,逐渐放下潜意识里仍旧存在的自我排斥和自我否定。
如果说前者卸下了我意识里的石头,那么后者释放了我潜意识里的气压。
书还在继续读,竟有点不舍得读完的感觉,据说这是遇到好书时的感受。
关于读书
以前打算读书的时候有想过,一个领域的书有很多,从哪一本开始看呢?会不会难度不适合自己?而且好像有很多学派,应该怎么选择呢?......
因为这些顾虑,自己看书的念头有被削弱。但其实真正开始读了,这些都不是问题。本来嘛,读书其实是再创作的过程,不同的读者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效果。而难度问题,我也看过不甚理解的书,读的时候确实会有些费劲。但是,整本书读下来,不会全部都不懂,有能启发自己的地方就足够了。不懂的地方,来日方长。
另外,读书时,能与前面所读的书有所联系、结合和对比,是件让人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