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进入公司后,经常听人谈起“红灯思维”。
大多数时候,红灯思维是一种针对外界不同观点的一种消极表现,当我们一听到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观点,通常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提出的问题或是质疑是否合理,而是产生“你不了解情况你凭什么这么说”“别故意挑刺行吗”的情绪。
这种情绪,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也很好理解,我们常常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自我防御心理,这是一种对批评、质疑和合理建议的拒绝,是一种固定型思维。
但其实,我对这种“红灯思维”是不以为然的,一味死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工作中,我经历的红灯思维,更多的是一种对想法和可能性的拒绝——
因为想要避免麻烦、害怕失败,所以当听到一个新想法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去做到,而是去思考它为什么行不通。
我认为后一种红灯思维比前一种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拒绝了所有的机会和可能性。
——
02
前几天,领导提议说要迎合建dang 100周年要做一个视频,我第一反应是这事儿从传播角度来说不可行,性价比极低。所以脑海里瞬间浮现一堆这事儿不可行的理由,而且都还蛮有理有据的。
而领导在阐述她的执行方案的时候,我也极为“贴心”地指出了每一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所以最后,大家也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的执行结果,会议室里充满了沮丧的气氛。
后来,在回想这件事的时候,发现之所以我会在脑海里亮起红灯,是因为本来我就不想做这个事儿,并且对这项工作的最终结果没有信心。一想到这个任务,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前进路上的妖魔鬼怪,而且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务,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和这些妖魔鬼怪绑定,那自然是唯恐避之不及了。
遇到一个性价比极低的任务,不想接受,这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那些可以带来成长和收获的事情,我有欣然接受过吗?好像也没有。通常的想法是,这事挺好的,但是太难了,现在的我还做不到。为了支撑“这件事很难,我做不到”这个观点,心里那个小小的批评家活跃起来,在过往事例中疯狂收集证据,来验证这个观点,结果很多事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人类是一个非常擅长自我辩护以求安心的生物,当你认定一个想法不可行,会有无数的证据和事例自动涌现出来,验证你的想法。但奇怪的是,当我想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按理说,应该有很多自己能成事的事例冒出来,但脑海里却根本没有多少肯定和自我鼓励的声音。这源于我们太习惯于自我批评与否定,而不擅长自我鼓励和接纳。
所以我想,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亮起红灯思维,拒绝别人,对那些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不屑一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从未真正认可、接纳过自己。
——
03
在教育戏剧中,有一种叫 “Yes and” 的游戏。这个游戏最早起源于即兴表演的一个理念,在即兴表演中,如果你直接否定对方,那么你们的故事就结束了。所以你必须先说YES,让你们之间的故事继续下去,才能在对方、观众心中留下足迹。
回想在工作中,当自己的方案被否决了,我们常常会觉得莫名的沮丧和郁闷,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挫败感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挫败感其实是因为对方一直在否定你,但是又不给出任何支持性的建议。
回想自己在会议上的经历,之所以拒绝领导做视频的提议,表面上是因为自己不想惹上麻烦事,所以用消极的方式来应对。但究其本质,是因为我对这个选题,也没有很好的想法——并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更好。
所以在 “Yes,and” 游戏里,要求我们在跟任何人沟通的时候,都一定要先认可对方,再给出建设性的信息,认可对方是Yes,建设性的信息是and。
但如果给不出更好的建议,也不要着急说no,保持开放、接纳、鼓励的态度,一件事很难一开始就有天才的想法和创意,无数普通想法的迭代和变换,才能最终通向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
——
总结:
1、当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的时候,不要着急说No,不要听信内在批评家的恐吓。“从如何去行动,怎么能实现”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评估,若总因困难而拒绝,那些转折点和升级机会也就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了。
2、面对别人提出的想法,一定要先认可对方,再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给不出更好的建议,也不要着急说No,保持开放、接纳、鼓励的态度来在实践中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