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站在学校的铁栅栏墙后面,用左手捂住自己的脸,右手扶着拦杆,指头缝里还夹着刚刚摘下的眼镜。栏杆上挂着妈妈刚从外面递进来的晚饭,夕阳从她的发际掠过,照亮了几丝蓬起的头发。在这张照片的前面我写了一句话:妈妈送来一盒饭。
其实我并没有太多地注意到这张照片本身感人的力量,我只是觉得上了高三,父母不易,孩子更不易。没想到才过五六分钟,霍军老师发上来一首诗,说自己被这张照片打动,以致要流泪了:
妈妈送来一盒饭
女孩儿捂住了什么
看不见
我看见温温热的栅栏
看见一只雏鸟毛绒绒的脑袋
伸向大鸟羽翅下面
我看见夕阳的金子流成绵软
漫过做了一半的试卷
我看见很多年前有个小女孩
笑嘻嘻晃动朝天的小辫
爱唱儿歌的简单
我看见有个妈妈也捂住眼睛
越走越远
七月流火后,会更远
我看见我们一边擦着眼泪
一边藏起了呼唤
我看见所有地方所有时间
人们都扛着考卷
喘着气写下艰难
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只要你
还站在铁硬的大门对面
我是读了这首诗以后才被这张照片触动的。我想起了自己上高三时的艰辛与不易,想起了瘦弱多病的母亲为我扛来了一袋子荞面,说我爱吃浆水面,这是用今年的新荞磨的头茬面;想起高考那天,终生劳碌的父亲专程赶来为我笨手笨脚地做饭,锅里炒的居然是瘦肉和炒鸡蛋;想起了班主任杨万程老师骑着老旧的自行车驮着我去中医院看病,回去的路是个上坡,他抬起屁股吃力地蹬着脚踏。
就这样越想越多,一直到交过夜,思绪也很难平息下来。打开微信,发现这张照片下面已经有了几十条留言。留言显示,好多朋友都因为这张照片而展转反侧,思绪万千,难以入眠,有的还流下了泪水。
我在想,大家可能是从这个孩子身上想到了从前的自己,想到了那个也曾站在铁门外面的妈妈,想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
有个同事在后半夜连续留了好几条言,说他觉得现在孩子太辛苦,看着让人心酸,并说他也感慨万千,问我能不能就此写篇文章。
看着他的留言,我忽然心头一软,想到他也有一个宝贝女儿,已经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见上一次面。
我总觉得生了女儿的人心肠更加柔软。你会每天拉着她的小手,送她上学,接她回家,给她做饭。冬天你会捂热她的小手,夏天你会擦去她额上的汗水,总怕她渴了,饿了,担心她被别的小孩欺负,被老师上课责骂。这是我自己有了女儿之后才体会到的。
他的女儿也是在我们校园里长大的孩子。记得那时候他经常背着女儿的小书包送她去上学,到孩子个儿长高了,父女俩经常肩并肩地走在路上,看着很温馨。后来,孩子上了大学,就再没怎么见过了。记得有一次和他去出差,他边开车边说起女儿当年上学时熬过的夜,付出的那些艰辛,不时地唏嘘感叹。他说在最煎熬的那些日子里,他心里压抑苦闷,就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里做木工活打发时间,直到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后来还托我为此写了一首诗刻在橡木板上,以便铭记这些和孩子一起奋斗过的日子。
霍军更不消说,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女儿的爱怜。在我写这篇小文时,他又发了一条微信,我打开一看,是她的宝贝女儿,坐在一面艳红的花墙前,下面的文字又是一首诗:
站在唐朝的天空下
每一瞬间都开花
绚丽是从苍白的路上捡来的
那时女孩离开了妈妈
那时透支瘦瘦身体里的盐巴
自己的脚印
赐给自己的天涯
那时雏菊张望简陋篱笆
凌晨五点去陕北寻找黄沙
你怕不怕
李白唱歌的地方足够安家
捧着泪和汗和倔强目光
一言不发
女娃娃
说勇敢和欢乐就是优雅
女娃娃
搂着肩膀在黑夜里过家家
快看我跟鲜花合影的故事
你都相信吗写
我在想,写这首诗的时候,老头儿很有可能哭了。
把话收回来,还说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女孩我认识,叫叶迪,拍摄者其实不是我,是她的妈妈。我是在她的朋友圈看到这张照片的。
去年我带队去参加第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赛,队员有罗艺、叶迪、刘芳、王静和赵哲帅。孩子们表现不俗,拿了五个全国大奖,包括一张团体奖。记得有个北京的志愿者还感慨说咱们这边的孩子质朴、懂事、能干。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因为这次外出让我触动的并不是他们在大赛中的优异表现和取得的良好成绩,而是在大赛结束以后,他们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给妈妈去买礼物,叶笛更是大包小包,买了不少。
一到高三孩子的学习时间更紧张了,晚饭没有时间回家吃,下晚自习更是到了深夜。所以一到这个点,学校的前后门都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叶笛的妈妈更是每天晚上去接孩子,以至于她们家的小狗在孩子下自习的那个点就一直闹腾。
写了以上这些杂乱的文字,算是完成了同事布置给我的任务,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想给今年高三的孩子们鼓一把劲,宝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