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08

十行采集:

1.专注于打卡:人们坚持的动机,不知不觉地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打卡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中毒”更深的人,甚至连学习目标也转移了。

2.认知闭合需求:当人们面对模糊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个明确答案的欲望。

3.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此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打卡心态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4.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但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

5.用记录代替打卡。

任务设置:设下限不设上限。

于学习而言,保持内在动机最重要。

6.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以原理、基础为导向的系统学习,过于注重输入和练习,忽视了输出和反馈,使学习过程变得痛苦、无趣。

7.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它们超强的欲望和情绪力量是非常宝贵的行动力资源。

8.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

9.自我测试就是最好的反馈。

10.科学学习模式: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反复。首先,全力学习,直到精力逐渐分散;然后,主动休息,促使精力快速恢复。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

一行精华:

用记录代替打卡。任务设下限不设上限。

产出作品、获取反馈。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反复。

感受,启发,行动,改变:

1.以前读的书,都号召我们对自己狠一点,今天学习的内容却恰恰相反,都是围绕让自己舒服点的这个中心展开的。我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和三重脑的生理构造和人类避难趋易的天性息息相关。

跟自己“死磕”,一开始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但必定无法持久。而过高和过多的任务目标,也会逐步消磨自己的精力/意志力,逼迫自己动机转移,动力扭曲,甚至自欺欺人。结果就是高开低走,越来越差,最终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规律和天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保持在舒适区边缘探索的节奏,而不是盲目进入困难区。俗话说“步子迈得太大会扯到蛋”,话糙理不糙。

2.自媒体时代给我们每个人都创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这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每个人的机遇,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尽力打磨自己最好的作品去展示,然后收获正向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3.我们应该用理智脑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即用理性驱动感性,两者相互合作,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收获正向反馈,感受到愉悦感,得到肯定,这样才可能持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