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精髓是父母终生进化、活成孩子的榜样。
我们会邀请各个领域的翘楚搞闭门会深度交流,目的是开脑洞、拓宽认知边界,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有效成长也需要置身于多元、多样的环境中,毕竟平时教的怎么样,还是要有机会和场景来印证的。
本次在山里的活动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既有长年身处勋贵中间的两位爵士大哥,代表老钱,又有中国互联网新贵,代表新钱,大家都携家人山长水远、天寒地冻的来我这共聚,主题就是家族传承和教育,家长们饮茶交流,孩子们奔跑打闹,一个周末的紧密接触,大人孩子都非常尽兴,也观察并发现了好多孩子的长处和不足。
两位爵士大哥是新加坡人,文化就是开放包容,他们都能流利说好几种语言,孩子从小就接触勋贵,眼界见识自是极高,涵养深厚,言谈举止温文,小小年纪就能感知场景,照顾好大家的情绪,这是家教环境长年的熏染。
我自己包括这些密友们,都是35岁左右,过去十年借助国家红利和运气发展起来,总体气质都是蓬勃向上,孩子们就显得更加欢脱一些,个性张扬、表现欲强,但眼界还是明显偏窄。中国过去处于发展中心,而新加坡本就是政治、贸易和金融节点,这就造就长在其中的人各有不同的气场,相互交流、碰撞,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极有收获,这也是这种家庭式聚会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我儿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被我们带着全国旅居,见识真实的世界,刚会说话就和我们一起参与商业买卖,一起走街窜巷,一起出入各式场合,高端的也有,市井的也有,口出华章的典雅有,脏话斗殴也没少见,所以我儿子在待人接物和言语表达上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方面倒算是成功。但不可避免的偏向于我早年以及妻子的学习方法,在现实中学习,不读书,爵士大哥们的孩子会读大量的书,其中同龄的小男孩阅读量是我儿子的好几倍,我需要着重培养我儿的阅读习惯。
浩嘉自己的经历就很传奇,儿子为人极其善良,也温和,因为父母创业期陪伴较少,相对内向,但却有星辰大海的梦想;女儿陪伴较多,就很自主且外向,思想独立,浩嘉夫妇现在几乎全部心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所思所想和价值观都相近,就是活成孩子的榜样和高质量的陪伴,后续我们会有大量的家庭共聚的活动。
老马和我在很多方面和我一样,我们都想着活到120岁,只有我两啥也没干当了三年职业奶爸,在大脑开发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女儿四岁,极有思想,中英文流畅,甚是羡慕。
中间有件小事,我儿表现的让我很是欣慰。周日家庭们都一起去庙里朝拜,到五爷庙的时候正好有机缘赶上住持大师在,于是所有人都拜见了一番,并获住持加持的五爷开光牌,还被引进内殿朝拜,众人感慨缘分的同时,绕到了大殿的另一侧,我儿子专心看五爷护佑牌还停留在原地。他意识到走散,第一时间找了旁边的一位面善的阿姨求助打电话,打给了爷爷,电话还未落就看到了绕过来的我们,前后不超过五分钟,当时我还没意识到他走散这么一会儿。不过我爸妈就已经知道了,可想而知,老人爆发雷霆之怒,电话上把我和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我们一方面安抚老人情绪,一方面却很是为儿子临场表现出来的自然反应自豪,意识到问题,第一时间公开求助,还找了一个面善的阿姨,看到我的时候被一帮热心人护在中间,这一系列决定在那个场合下都是正确的。
这就是经历,所有的经历和见闻都在构建他整个人生。
这样的活动也是我们家长为自己和孩子营造的场景和经历,众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