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元代水闸博物馆位于普陀区延长西路619号(近志丹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2012年12月31日,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首家遗址类博物馆。场馆分序厅和遗址陈列厅两部分,遗址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
乘坐859路公交车在交通路志丹路站下车,沿着志丹路往北走,行至延长西路路口就到达博物馆。
博物馆外观造型很别致,看上去好似悬索桥。参观完博物馆后,你就会发现答案。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到达博物馆入口。左手边是遗址陈列厅,右手边是序厅和服务中心。
“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观众凭有效证件领票参观。持军官证、老年卡和残疾证优先领票参观。”参观须知上写道。实际上,在服务中心领取一本《参观手册》和一本《普陀文化》,不用领票就可以直接参观。因为真得没有什么人来参观啊,谁来谁优先。保安大叔会迎来送往主动为你开门,要记得说一声“谢谢你!”。
进入遗址陈列厅,沿着楼梯走到底就能看到元代水闸的真面目。水闸遗址主体由闸门、闸墙和底石组成。水闸平面大约呈对称“八”字型,东西长42m、进水口宽32m、河水由西往东流入闸内。水闸的主要功能是蓄水挡沙、泄水冲沙,拒咸保淡。
首先看到的是用塑料包裹的木桩。之所以将木桩包裹,是因为防止木桩炭化。工作人员每天会对木桩喷水,让木桩保持湿润。为了建造水闸,使用了大量的原木建筑基础,原木直径一般30cm左右,长约4m。据估算,这项工程使用了大约3000根原木。
沿着走廊行进会看到苏州河的变迁。苏州河,是吴淞江流入上海后的俗称。因为吴淞江可追溯到苏州,被上海滩的外国移民称为“苏州河”并渐渐广为传用。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经吴江、吴县、昆山、青龙镇东流入海,是上海明代以前最主要的河道,有上海的母亲河之称。看完这些,会对上海水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继续往前走会看到水闸的闸墙、衬河砖、擗石桩和荒石。在闸墙外随势砌一道砖墙,高度同闸墙相当,宽1-1.35米。擗石桩可以减缓水流对闸墙的冲击,部分擗石桩上还刻有八思巴文字。在衬河砖外,随势利用加工石条、石板和石柱留下的边角料和土垒砌,使荒石同石墙、衬河砖牢固连成一体。
再往前就看到了水闸的闸门,闸门又称进门,是水闸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两根长方体青石门柱组成,矗立在整座水闸的中心。门宽6.8m。
水闸地下满打木桩,成为地钉,从外到内逐渐降低,高低落差2米余。部分木桩上墨书文字和八思巴文戳记。
墙壁上有12组建闸过程线描图投影,形象地描绘了元代先民建造水闸的景象,重现了宋代《营造法式》中兴建水闸的工序
底石上还留有一个钻孔。正是这一次打桩,发现了元代水闸遗址。
水闸模型可以直观地感受完整的风貌。
遗址中还出土了许多文物,这也证明了元代先民在此休养生息、生活繁衍的热闹景象。
回到之前的话题,有没有觉得博物馆的造型像是元代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