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卷)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答案B,正确率: 88%,易错项:C
解析
本题考査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大意为:地方巡抚涂泽民根据前车之鉴,采用因势利导的办法,请求开放出海贸易的船只,将原来的走私商贩变为合法商人,建议只开通东西二洋的贸易,不得前往日本,而且禁止将硝黄、铜、铁等违禁的物品夹带岀海。皇帝下旨允许实行后,三十年倭寇不再兴风作浪,海内安定平静。
A、B项,由题干中“只通东西二洋”和“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岀海"可见官府并未彻底废止明初以来的“海禁”,而是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材料中巡抚只是建议有条件的开放市舶,需要皇帝下旨批准才可践行,可见对外贸易的决策权并非由巡抚掌握。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只涉及有条件开放海禁的问题,并未提及其对于朝贡贸易的影响。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只是有条件的部分开放海禁,且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并不属于朝贡贸易体系。
该体系直到晚清才开始逐渐瓦解。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