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吴军的新书《态度》。虽然这是一本吴军给女儿的书信合集,其中却饱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没想到吴军老师这本书的中心理念和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人活一念不谋而合。
吴军老师在序言中如此讲述《态度》一书名字的由来。
“我非常赞同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在撒切尔夫人这段话之前,我想再加上一句,“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这也是本书起名为《态度》的原因。”
非常荣幸能与吴军老师的想法相似,在此仅记录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提升境界
第八封信《做事时境界要高》中说到,境界一词源于佛教,意思是说人能够看得多么高远,看透多少层。并且讲了当年秦统一六国的故事来阐述境界的重要性。在此我把故事的中心思想提炼如下:
比如秦国统一六国只有短短15年,大部分人都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秦国的暴政。但是却不知道这个结果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注定。因为当时秦孝公的境界是尽快成就霸业,而不是长治久安。
第三封信《如何拥有抵制诱惑的定力》一文中给出了抵御诱惑的方法。
抵御诱惑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个长远的大目标。
而这个方法背后的逻辑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和境界相通的。
在这两封信中都提到了人如果尝到了简单的快感之后,就很难再去通过努力来获得快感了。比如在电子游戏中获得设计好的正反馈,通过小聪明短期挣大钱。这种行为倾向可能确实是写在我们人类的基因中的,因为毕竟生物生存一定会选择更加简洁省事的方式存活下去。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bug。
当然在这里讨论的前提是你认为更好的活着是有意义的。如果你的人生态度就是看破红尘,无欲无求,生死由命,那可能确实不需要什么境界和意义。
境界的一个体现是眼界。
虽然我不喜欢直接用和钱相关的例子来论证,但是可能对大家而言这些例子比较容易让大家理解。
很多平台、网文都开始说当今已经是一个认知时代了。一个人的认知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价。下面我说正反两个例子说说我对这个认知社会的理解。
第一个要出场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认识的马爸爸。马爸爸今天能够成为国民爸爸靠的就是他那过人的认知。差不多二十年前,当国内还只能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时候,他就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潜力。当我们还是在用QQ网恋的时候,他就开始打造阿里的商业帝国。这就是差距。
第二个就要说一个反面的,让人心痛的,鲜血淋漓的例子了。那就是今年频繁暴雷的P2P了。当然其中确实有因为自身业务能力不行而经营不下去的,但是其中肯定有一部分就是利用自己和客户之间的认知差距谋求不法利益的。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些超高回报率的不可能,能够抵御各种高收益的诱惑,怎么还会陷入这场风波?在谴责那些无良的公司的同时,我们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认知。
好了,我成功的拉低了吴军老师所说的境界,请允许我再拉高那么一点点。
人生难得今已得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六道轮回,但确定的是我要在这一世度过一生。那么我就希望好好过好这一世,做一个有境界的人。
追求极致
第二十七封信《上帝喜欢笨人》用了一个很幽默的说法告诉你为什么上帝为什么喜欢笨人的一个原因:
因为上帝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
起因是想告诉他的女儿,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跳步骤不如老老实实写下每一步来的有效。
第三十六封信《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提到了大师和普通人士之间的区别: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
这让我想到了庾澄庆一首《蛋炒饭》中的歌词:“蛋炒饭 最简单也最困难”。
这两封信中提到的理念让我想到了平时我们时常遇到的另外两个概念:
- 刻意练习
- 魔鬼在细节中
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士之间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倒是想谈谈最近观念上发生的一个改变。
追求极致
大概两三年前,朋友公司俱乐部举办的钢琴培训课程。出于好玩,我也跑去看看了。当时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相当不以为然。她说“练钢琴就要目标向着考级,而不要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我就想这是什么道理,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也不行么?
但是今天再去体会这句话,尤其是学习了一些最新脑科学的知识之后,觉得这句话在一定层面上是非常有道理的。
先从《刻意练习》这本书说起。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们看似只有天才才能完成的事,通过刻意练习同样能达到。打破了我们原本认为自己做不到是因为自己先天不足的认知。
而《态度》一书中那些大师,比如钢琴家内田光子和吴军女儿的教练杰夫,他们成为成为大师、职业运动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刻意练习》中描述的一样。不断得在看似细微的动作上反复练习,以达到追求极致。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些人都有点病,而且认为这么做一定很枯燥。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完全不是。
这还得从人产生愉悦心情的原理说起。研究表明,人感受到的快感来自于体内分泌的多巴胺。但是在自然环境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量也很少。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让人上瘾,比如游戏、抖音,就是因为他们人为制造了让人产生多巴胺的环境。但是人一旦习得这种方式,就放弃了通过自我提高产生多巴胺的途径。
这种放弃不仅仅是放弃了一种快感体验,更是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因为当人专注于某个事物,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技能,会自然的进入一种叫心流的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下,体内的多巴胺将会更多的分泌。
所以当我们对所有的事物只是浅尝则止,做不好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自我放弃,不仅放弃了一种快乐的体验,更是失去了一种成长的可能性。
最后再补充一点,有人可能会问,那我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好怎么可能?所以智者有云,立长志,而非常立志。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要死磕到底。否则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但好像什么也都不会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