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一
孙悟空学得七十二变回到花果山,第一件事就是把欺负众猴的混世魔王劈作两段,又拿了混世魔王的钢刀占为己有。
然后让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带领他们安营下寨,操演武艺。
突然有一天,孙悟空想起假如有外敌入侵,众猴的竹竿木刀是无法抵御的。
于是有老猴就献计说花果山东边有一国,国内军民无数,必有各种上等兵器,不如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这样,就不用担心外患了。
老猴说的是“或买或造些兵器”。买,不用说是用钱、物去换,即交易。造,就是买回样板,依样成批打造。
应该说这老猴还是蛮有规则意识的。
别人的兵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一件兵器从选材、设计、打造,到成型,到成品,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样的,哪怕孙悟空已经学成一身武艺,但如果想拥有兵器以赖自保,也不能用暴力去掠夺,而应该用等价的东西去跟别人交换。
但孙悟空的做法怎样?
到得那国城中,见城池三街六市物阜民丰,就起了不堪的念头:
“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
“买他几件”,这分明是孙悟空自欺欺人的说法。孙悟空刚听完老猴的计策,马上就动身了,哪有准备去“买他几件”的财和物?
接下来孙悟空搞一阵狂风,等到城中够乱了,才走下云头,趁乱闯入朝门,找到器械库,使个分身法把所有兵器都搬走了。
这个做法跟小偷或者强盗一样啊: 先打听,再踩点,然后在目的地搞些骚乱,最后趁乱偷、抢。
孙悟空带着掠夺来的兵器回到花果山,众猴是欢声雷动,噪音鼎沸。
不知道那献计的老猴看到这一幕,心里会怎么想,书上没写,估计不好受吧。
回到文章开头孙悟空那句话:
“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
人参果树只有一棵,是不是很宝贵。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是不是生产周期特别长。
最重要的是,人参果树种在镇元子院子里,是不是镇元子的?
既然宝贵,你想吃,是不是得拿宝贵的东西去换。既然生产周期特别长,你想吃,是不是得先考虑一下镇元子的辛劳。
最重要的是,既然是镇元子的,你想吃,起码也得先征求镇元子的意见吧。
可孙悟空不,他想吃,只一句“老孙就吃他一个”,然后就吃了,操蛋吧。
所以,说孙悟空践踏规则,应该不为过——借用现在的说法,他是在非法占有他人私人财产。
对于这一点,西游记里有没有可以让孙悟空学习的榜样?
有啊,黄狮精。
黄狮精偷了孙悟空他们的兵器,想开一个宴席。开宴席就需要牛羊牲畜,需要牛羊牲畜,黄狮精怎么弄?他叫手下拿银子去集市买。
黄狮精可没有像孙悟空去弄兵器那样,“使个神通”就搞来了。
是黄狮精没本事吗?当然不是。要搞清楚,他的师父是九灵元圣,那可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晃晃悠悠就把孙悟空他们三人都抓起来的主。
更何况牛羊牲畜在集市,那里全是老百姓,黄狮精要“使个神通”弄来,简直易如反掌。
但黄狮精没有那样做。
牛羊牲畜是百姓生活的根基之一,很宝贵。牛羊牲畜很难喂养,至少得花好几年的时间,生产周期特别长,百姓很辛苦。最重要的是,那些牛羊牲畜是百姓的。
这些黄狮精知道,而且放在心上。所以他不会像孙悟空那样践踏规则,“使个神通”就去偷去抢。
他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拿银子去买。
二
降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后,唐僧四众继续西行,来到了宝林寺。
唐僧先去求宿,结果遭到拒绝,就流着泪走了出来。
孙悟空见状说唐僧没球用,并说“既在佛会下,便是有缘人”,然后进去求宿。
看看孙悟空心中的“有缘人”是怎样的。
他进去就先对着三尊佛像破口大骂,骂的无非是这样的话: 他是保唐僧去取经的,既然来到这里,寺庙住持就应该给他们留宿。
可情理上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四众不管谁去求宿,住持答应,那是缘。不答应,也不违背情理,顶多就是无缘了。
所谓的“缘”,最重要的本质之一应该是“你情我愿”。没有了你情我愿,其它的要素,比如机遇、巧合、际会等,全是白搭。
可孙悟空上来就先大骂,哪里有“你情我愿”的意味?都是强求、逼迫的口吻——原来他心中的“有缘人”就是这个含义。
住持听得孙悟空如此狠话,既惊且怕,就不想理他,把方丈门关了。
孙悟空一下赶上,把门窗打破。到这,事情的性质陡然就严重了。
孙悟空打破门窗是暴力行为。而暴力,通常会把仁义、道德之类的东西化为齑粉。
一旦失去了仁义和道德,一个人的行事就荒唐了。
所以孙悟空接着就跟住持说要一千间房子,住持吓得更是不轻,只说不方便,请孙悟空到别处住宿。
这时孙悟空说了一句更荒唐的话:“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
实在想不明白孙悟空到底哪来的底气,敢这样说话,敢这样做事。
明明是自己要去求宿,照常人的做法,不说低姿态去请求了,最起码也得平等地对待人家吧。
客客气气地请求,如果人家答应了,客客气气地道谢。如果拒绝了,也应该客客气气地辞别吧。
再回味一下孙悟空那句话:
“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
“空中过鸟也该有分”,所以我也该有分,所以那人参果我可以吃,这是很操蛋的逻辑——跟阿Q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这句话没有两样。
阿Q也好,孙悟空也罢,他们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抹去表面那些花里胡哨的理由,其实最底层的逻辑只有一个——崇尚暴力。
阿Q敢去调戏尼姑,是因为阿Q是男人,不管在舆论还是在事实上,阿Q在尼姑面前都有力量的优势,所以阿Q不怕。
孙悟空之所以敢偷吃镇元子的人参果,是因为他自恃一身武艺,他觉得自己在镇元子面前有力量的优势,所以孙悟空不怕。
但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观音,孙悟空就不敢胡来了。
孙悟空偷了赛太岁的三个金铃,才把赛太岁降住,对着他正欲下死手,观音及时出现。
观音让赛太岁现了原身,是个金毛犼。然后观音发现金毛犼脖子上的三个铃铛不见了,就问孙悟空要。
孙悟空撒谎说不知道。观音先黑着脸喝斥,再平和地说要念咒,这下孙悟空立刻就怂了,赶紧把三个铃铛还给观音。
三
“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就吃他一个,有何大害?”
“有何大害”,这几个字的操蛋之处就在于孙悟空只把自己置于事件的中心:
我去偷人参果又不用很费力,我吃了人参果可以解馋,如果没被发现那就白赚了,万一被抓住了有一身武艺也不怕……
总之,在孙悟空看来,偷人参果对于他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但被偷的主人镇元子呢,孙悟空是不放在心上的。
人参果多么宝贵,人参果生长周期多么长,镇元子平时育养人参果多么艰辛,人参果如果被偷镇元子要蒙受的损失……关于这些孙悟空一概不理。
所以“有何大害”反映的是孙悟空的又一个缺陷——极端自我。
通常这种人对别人的损失视若无睹,可一旦自己蒙受损失了,就马上怨天怼地,如丧考妣。
孙悟空偷镇元子的人参果的时候多么潇洒,但他的金箍棒被黄狮精偷了,还能那么潇洒吗?
你看孙悟空有说过金箍棒本是天地所生,既是天地所生,就该人人都有分吗?有说过只是一件兵器,即使被偷去,又“有何大害”?
没有。孙悟空直接就一把火将黄狮精一家老小全部烧死。这还不够,又把痛失家园的黄狮精杀了。这还不够,竟然又把已经死了的黄狮精剐成肉给吃了!
因为大闹天宫,孙悟空的老巢花果山被二郞神烧了。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回来看到眼前一幕,双目垂泪,胸中凄凉。于是盛怒难奈之下,杀了上千猎人。
可当他在烧黄狮精的家眷,杀黄狮精的时候,又何曾想过黄狮精也会双目垂泪,也会胸中凄凉,也会盛怒难奈?
四
黄狮精死于非命,孙悟空最终成佛。
窃钩者诛,窃国者候。古往今来,这句话好像都蛮有市场的。
如此一来,孙悟之所以操蛋,似乎就不能只归咎于他个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