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阴雨霏霏,冰冷的天气陡然把我们带入到了刺骨冷冽的寒冬。一时还真的让人受不了。
这两天温度虽然还是较低,特别是早晚气温更低,但是有着晴好的太阳。到了上午那温暖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很是让人舒服。今天中午更好,一点风都没有,暖暖的阳光洒满了阳台,我坐在阳台的靠椅上,面对着暖暖的阳光,手捧着一本油墨渗香的纸质书开心的阅读。思绪跟着文字涌动。
有了阳光,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冬天最念的就是暖阳。我家的阳台上可以从上午到一整个下午都能享受到这样和煦温暖的阳光。冬日里,享受着如此暖阳这比吃某些好东西更舒服。
坐在冬日的暖阳中,我想起了小时候。
外婆会在这样的暖阳里把家里的被套,床单全部拆下来,洗干净后放在米汤水中浆洗。这样浆洗之后就经久耐用。
外婆一大清早起来,把拆下来的被套,床单洗完后,通常是两个人把洗好了的一起扭干,两人各拿着一头相向站着,双手向与对方相反的方向扭。这样,被套,床单里面的水都被挤了出来。赶在太阳出来前晾晒出去。到太阳下山时就可以收回干干净净闻着一股太阳味道的被套床单。
那时候外婆家的被套,床单都是那些土布称为家织布做成的。这种布料是一种用手工纺纱机织出来的。再把织成的布染上颜色。深蓝色被面上印着大朵大朵的图案。不过,浆洗过的被套刚睡下去觉得的硬邦邦,一点都不柔软。要好半天才能睡热的感觉。
外婆很勤快很爱干净,通常洗完衣服后也是要在米汤里面浆洗后再晒出去,这样的衣服既耐脏又耐穿不容易穿破。那时候的衣服也大都是土布做成的。老人穿的都是一些老式侧边开布扣子的便衣。
我没有穿过这样的土布衣服。我很小的时候穿的最多的是灯芯绒布料做的衣服。可以染成几种颜色,红的,蓝色的,我有好几件。觉得穿在身上很体面。因为那时候穿这样的衣服的人不多。大多穿的是土布衣服。也就是一种粗糙的棉布。
再后来就是涤纶,腈纶,化纤等纤维之类的面料做成的衣服慢慢流行起来。
在与我周围的同龄人中,我小时候还是穿的很不错的。母亲会用缝衣机做衣服。每次穿上母亲为我做的新衣服,周围都有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向我投来。有小伙伴还会借我的衣服穿出去走亲戚,当然回来还衣服时肯定会有一些糖果瓜子之类作为感谢的。
那时候人们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扯布料请裁缝做。家里姊妹多的,基本上都是小的捡大的衣服穿,妹妹捡姐姐穿小了的衣服穿还算看的过去。有的家里,往往是妹妹捡她哥哥穿小的衣服穿。没办法,那时穷,很多人做不起新衣服,只好小的捡大的衣服穿。
我算是很幸运的,那时家里还算比较好。我又是家里的老大,不用捡别人的衣服穿。我穿的每件衣服都是我母亲新做的衣服。在那个物质匮乏贫穷的年代。我还是没有感到可怜的样子。
快过年时,母亲就很忙碌了,要忙着做新衣服,赶着过年拜年穿上身。看着别的小伙伴玩的好开心,我却要带弟弟,那时心里觉得好委屈,好烦躁。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如今纯棉布料又成了最佳的选择。经过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后,穿着更贴身柔软舒适。人们不再追逐那些涤纶化纤的面料了。
在这浮躁的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返璞归真。追回最初的原生态物质。
如今的农家乐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都想去追寻那时用柴火土灶烧出来的清香饭菜。追忆淳朴岁月中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