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建设:安全、和谐、 智慧的现代化之路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国家安全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追求整体效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人民至上,感知幸福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城市的“温度”,最终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来衡量的。从焦裕禄扎根兰考,为改善民生鞠躬尽瘁,到廖俊波心系群众,以实干书写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和信号,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的急难愁盼,笃行办好老旧小区改造、便民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优化等一件件暖心实事。黄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首钢园区从“钢铁工厂”到“冬奥名片”的精彩蝶变,都在以不懈的“辛苦指数”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就人人向往的温暖家园。

      聚焦内涵提质,承载发展深度。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意味着城市工作要果断告别“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而以绣花般的细腻和恒心,一针一线、久久为功地推动城市更新,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包户、包楼、包铺,织密民情收集、矛盾调处、平安和谐“三张网”,将党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向工业园区、物业服务、商务楼宇等新兴领域组织延伸,把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坚持“瘦身”与“强体”双管齐下,将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为治理提能增效,以精细贴心的服务织就基层治理的美好画卷。

      强化韧性支撑,托底安全厚度。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最基础的保障。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在城市“面子”上下功夫,提升城市“颜值”,也要在“里子”上出实招,涵养城市“气质”。抓好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常态巡查、精密维护和更新换代,持续防范化解燃气、消防、交通等领域的安全风险。要不断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入城市治理,构建城市安全智慧监测平台,织密织牢“一网统管”体系,实现实时预警、快速处置的高效闭环,为城市装上敏锐的“感官”和经久可靠的“大脑”。常态化、精细化落实落细各项安全措施,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确保城市运行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坚不可摧、历久弥坚的安全感。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要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比如,加装电梯时兼顾入户采光,改造道路时考虑盲道畅通,建设公园时预留活动空间,把温度体现在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把关怀融入城市管理的每一处细节,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与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以实干创实绩、以民心验政绩,把“群众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真正实现城市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