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家寡人,古意是古代帝王的谦称,即自谦为寡德之人。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出自《礼记·玉藻》《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自古帝王就是“孤家寡人”,独居高位,无人倾诉。《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操临终嘱咐曹丕让他与司马懿只能是君臣,孤家寡人不是白叫的。在那一刻,突然感慨颇多,当君王太累了。历史中很多人为争帝位付出诸多牺牲,纵然实现自身抱负,但是最终还是落得个孑然一身。
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皇家本就子嗣众多且多为异母同胞,所以兄弟之义多被竞争所取代,当然,一母同胞也不例外,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康熙帝的第四子和第十四子等等。秦二世胡亥杀兄扶苏、昭武皇帝刘聪杀兄刘和、隋炀帝杨广杀父杨坚杀兄杨勇等等。宋文帝被大儿子刘劭所杀,之后刘劭被其弟刘骏所杀,即所谓“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唐太宗杀兄弑父上位,武则天弑女上位。或者没有权力之时,皇家还是有亲情的,但是随着权力的争夺,亲情注定是权力的牺牲品,一旦拥有权力则不再有亲情。或许成为帝王之后,这些孤家寡人在那个万人之上的位置上会想起幼时的兄友弟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为孤家寡人或许是帝王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