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是爸爸和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很爱你。”
晞娃:“如果我做错事了呢?”
(在幼儿或儿童的生活经历里,做得不好,做错事,会被批评,甚至被打骂,这时候他会以为父母不爱他了。)
晞娃:“我做错事了,你们还爱我吗?”
这是每个家长必须在孩子小时候(从1岁多开始)就去澄清的。
我说:“你做错事,我们还是很爱你啊。你做得不够好,我可以教你。妈妈小时候,也是很多事情不会,也是外婆和外公教我的。”
晞娃:“如果我故意捣乱呢?”
妈妈:“有时候你故意捣乱,比如你把我盛给你的排骨汤倒掉了,你故意的。我肯定很生气,有时候我还会打你。(可以打,但是尽量少。不到必须打,不打。)”
晞娃:“你打我,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妈妈打你,还是爱你的。我批评你错误的行为,但是我还是爱你这个人的。”
此处,家长要把“行为”和“人格”分开。孩子做出了“不当行为”,我们只批评、纠正不当行为。
而不是进行“人格批评”,侮辱。比如:你这个人很差,很坏,很爱作对,很爱捣乱。。。
我试图通过晞娃每一次犯错,每一次提问,让他明白:
每个人都会做错,有些是能力还没达到;有些是无意之错;有些是故意之错。故意的,我会“教训”他。
但也会让他明白:我仅仅批评他的“不当行为”,我帮他纠正,我示范给他看,训练他。但是,针对“他的人”,父母永远都爱。
不管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或不优秀的人;
不管你是一个外表好看,或不够好看的人;
不管你能力高或低;
不管你性格内向或外向;
不管你智商高或低;
不管你可爱或不可爱;
不管你做对事情,还是做错事情......
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无条件接纳你。
这样,你内心就有足够的力量,自信,,安全感。
我们接纳“你这个人本身”。。。而不好的语言,行为,思想,在生活中,点滴渗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