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小浅
这是小浅2022年的第 35 篇文章正文共: 1429字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
前几天看到小墨老师分享的一句话,特别有共鸣: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许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这句话顿时让我破防,我目前正处于这段漫长而且艰难的“扎根期”,人特别容易焦躁和心情沮丧,而它仿佛是一双温暖的手在安抚着我脆弱的心。
我不禁想到了华衫老师的一句话: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走到哪算哪儿,无可无不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要打鸡血,君子修身以俟命。”
是啊,如果将耕耘和收获分开,对那个收获始终保持低期待,那人生是不是会有惊喜不期而至呢?
反过来说,如果一味地强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一位农民,有一份耕耘就要换取一份收获,那突然发生天灾,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时,他岂不是会捶胸顿足,连地都不会下了?
其实,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是需要一定的运气的,因为这其中有许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果过分地强求这份收获,就会失望、焦虑、甚至怀疑,而失去行动的动力。
学习任何技能,做任何事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平台期,只要方法正确,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通过平台期之后,就会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所以,不要看收获,只管去耕耘就对了。
做自媒体就是一件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事情。
如果你太看重结果,看重阅读量、互动率和涨粉量,那心情就会时常随着数据的高低起伏而波动;而坚持一段时间看不到结果时,就会大概率地放弃。
而网上也有许多人看准人们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有一些标题党或是课程,整天宣传着:如何月入过万,如何赚钱,其实都是收割韭菜的,收割的都是这些“想要一分耕耘就要一分收获的人”。
他们等到被割之后才发现,钱也花了,方法学了,但想要真正地赚大钱,谈何容易。
我也曾试着将它们当做救命稻草,也焦虑过、迷茫过,后来冷静下来发现,根本没有速成的方法,没有贪巧求速的捷径,该练的基本功还是得练,该下的笨功夫还得下。
当我心态也日趋平和,每天用心地写文章,真诚地分享之后,我不再为数据焦虑,不再为没有成绩而恐慌时,我享受的只是努力耕耘的过程,至于收获,它爱来不来。
耕耘归耕耘,收获归收获,请不要看重短期利益,努力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以上。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29/30 天。
今天是晚10 点半睡觉,
早 5 点45起床日更写作第29天。
新的一天,要加油哇!
▼ ▼ ▼ ▼ ▼ ▼ ▼ ▼ ▼
邵小浅
一个专注读书、写作和个人成长2年,热爱生活,坚定阅读改变命运的85后,只写有温度、有价值的文字。愿意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某个角落。 公众号:深夜浅读(ID:shenyeqiandu2022)个人微信号:邵小浅(shaoxiaoqian2019)杨绛先生曾说:许多年轻人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阅读对于我们尤为重要。想要通过阅读获得成长,想要通过阅读认知,想要高质量的思考的人,请关注我吧。每周精读1本书,写不少于2篇干货文章,每个月输出一份高质量书单,请一起监督我吧。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