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用语言来表现事物……放弃这个念头吧。描述得越细致,就越限制读者的思维,越无法让他理解你所描述的对象。因此,绘画的必要性才得以体现……
——达•芬奇,1487年
在大学时候学快速记忆,快速记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右脑的画面想象力来代替左脑的纯粹记忆。 我们大脑其实是不怎么擅长对数字和文字的记忆,而对画面故事更敏感。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要记忆的东西转化成能够想象的故事或者画面等等,就更容易记了。
这样记忆只需要在脑子里演练一遍画面。以前可以两分钟记忆一副扑克牌,这样回忆起来只需要在头脑中提取这些画面。当然对比起那些20秒的世界冠军,我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两者的方法论是一样的。
另外在平时工作中,在工作过程中,都作报告有一个简洁原则,尽量少用文字,一图抵千言。然后在脑子里先演一遍。包括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我很喜欢在头脑演练一番的习惯。比如在和供应商谈判之前,我自己都会习惯性的提前在头脑中做一个沙盘演练。可能也是这个习惯,导致我经常做梦都梦见工作的事情,囧……
之前有个设计师同事跟我分享他的工作经验,他每设计一款产品,首先会在脑海中模拟这款产品的使用场景,其实是理解用户场景最有效的技能,这听起来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技巧,却是许多同行没有掌握的。
比如平时生活中我们吐槽最多的的电源插座,曾经背负一身骂名的老国标五孔插座:
这无疑「反人类设计排行榜」第一名非他莫属。假设设计师可以在设计时可以先用图画或者在大脑预演下实际的使用场景,相信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而《以图代言》恰好从「漫画」的角度帮我重新整理了这些套路。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好,完美的表述了书的内容:以漫画的形式表达思想。
以往人们对漫画的印象认为漫画不过是儿童读物,而忽略了漫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的潜力。这种潜力在互联网时代才逐步显现出来。漫画独特的易读性和娱乐性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水平,还能起到绝佳的营销作用。Google、eBay、Twitter、Facebook纷纷借助漫画开展产品的设计和宣传工作。
书的篇幅不长,编排的很有意思,每一章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漫画,一部分是文字,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内容的漫画化,作者在前言中也说了,这本书可以只看第一部分,也可以只看第二部分,当然也可以全看,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所宣传的理念的一个实践。
这一本书给予我诸多的启发和建议。
比如在第五章《编写脚本》章节,讲到如何描述背景,设定人物,甚至调整语句。第六章《漫画》,也是我们试着从宏观、微观或不同人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场景的方法。除此之外,这本书前面介绍漫画的特点和内容的章节也有许多对我有所启发和建议。
我很喜欢这种从毫不相关的学科发掘对自己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就像用一把陌生的钥匙打开熟悉的锁一样刺激。
看完了,接着将它应用于实践。
六月流火,笑口常开
——狮子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