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看到尹子文老师在志愿者研修班群里发了好多条教人修身养性的链接,我随手点开了《毛泽东主席诗词集锦》这条链接,当读到1910年秋17岁的主席作的七言绝句《呈父亲》,看到主席小小年纪,立志高远,大气磅礴,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最近一年多时间学习圣贤文化,看了郭继承老师的很多视频,郭继承老师讲了很多圣人、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讲孔子“十五有志于学”,讲阳明先生“读书人的第一等事是成圣成贤”,讲周恩来总理十二岁就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一个故事都说明立志的重要,每一个故事都触动心灵,催人奋进!
什么是志?志怎么立?志,从心出,志者,成士之心。士者,君子也,尚德、爱德、修德、成德者也;士者,愿干事、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者也;士者,愿学习、有学问、有能力者也。也就是说,志来自于心,是向上、向学、向善、向能、向幸福、向成事的心!
阳明先生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生须立志,尤其是孩子,应鼓励孩子从小立志,立志高远!可现在的家长,大多自己没有志向,不思进取,嬉戏享乐,浑浑噩噩过日子,又怎么能鼓励孩子有大的志向?就算是有进取心的家长,很多也只是专注于怎么赚更多的钱,怎么过更好的生活。给孩子的鼓励也是“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能找好工作,能轻松赚钱,有社会地位!”试想一下,这样的鼓励是不是苍白无力,这样的志向于孩子、于社会又有何益?多少人为了“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这个志向,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欲望不顾礼义廉耻,最后让自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追求大房子,追求好的物质生活!说白了,跟动物追求“有个舒适的窝,有美味的食物”差不多!生为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思考怎样才活得有意义?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过这一生才不是“白活”?普通人可以有普通人的志向,普通人可以立普通人的志!
《大学》开篇第一章就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普通人就立一个“修身,做好自己本份”的志向。在家庭中,做丈夫做好丈夫的本份,做妻子做好妻子的本份,做父亲做好父亲的本份,做母亲做好母亲的本份,做儿女做好儿女的本份;学校里老师做好老师的本份,学生做好学生的本份,在单位,领导做好领导的本份,普通员工做好普通员工的本份……都不去争名夺利,不去挖空心思谋利益。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本位,知道自己在大局中的位置,言谈举止都知道如何得体,任何时候都不膨胀和忘乎所以,都能戒惧谨慎,都能清醒谦卑,这也是了不起的修为和志向!
因为自己学习和沉淀还不够,每次发表观点时总有人反驳,泼冷水。说这个社会风气不好,社会大环境太差,少数人的学习和改变无法撼动大环境等等。我无言以对,确实这个社会麻木不仁、没有志向、懈怠懒惰、贪图安逸、虚度岁月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自己不求上进,任何人无法改变。
如果人人都能立“修身”之志,修一颗向上、向学、向善、向能、向成事的心,做一个“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文化人。丈夫有为妻子着想的善良,妻子有为丈夫着想的善良,父母为儿女着想,儿女也为父母着想,家庭中都做好自己的本份,家庭就和谐了。人人都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就不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就不会有三聚氰胺毒奶粉,不会有苏丹红鸡蛋,不会有各种激素肉、各种毒水果、毒蔬菜;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就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这个社会就安宁祥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