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55
书摘:
1.惩罚和奖励只对短期行为有效,大人在使用惩罚和奖励时通常没有考虑到长期的负面效果(使孩子丧失信心,失去内驱力)
2.许多管教方法处理的都是行为问题,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信念,当我们只处理行为问题时往往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而增加其不良行为。当孩子觉得没有价值和归属感时,会增加其求存行为(不良行为)的发生
a.寻求过度关注
b.寻求权力
c.报复
d.自暴自弃
3.惩罚造成的三个R
反叛、报复、退缩
4.仅仅通过改变自己,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和身边人的态度。
5.和善和坚定并行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并且常常能帮助他们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他们的行为。
6.世界上每个人都会不断地犯错误,隐藏错误,会使人封闭起来,良好的判断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糟糕的判断(通过错误来学习)
7.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
8.设置惯例表的五个原则
a.每次专注于一个问题。
b.大家都平静下来时再讨论,而不是在冲突发生的时候。
c.应用可视化的方式有表格和清单。
d.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练习。
e.一旦形成一个惯例,就要忠实的遵守。
这惯例会让人有一种秩序和稳定感。请你管理产生的长期好处是安全感,平静的氛围和信任。
感想:
1.回顾自己在养育过程中,崇尚爱和自由的教育,却忽略了一些规则的制定,或者说对于规则的执行没有很到位,导致现在孩子有时会比较任性。有时候很和善,但在孩子不按照我的想法来做的时候又会想去控制她,太过于坚定,较难做饭和善与坚定并行,这点还需要刻意练习去改进
2.关于“孩子寻求权力的行为是出于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观点对我的触动也很大,通过反思觉察,体会到自己有着较强的控制欲(也是寻求权力的一种表现),一方面这或许和我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妈妈有较强的控制欲),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我自身安全感不足。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不按照我的“期待”去做的时候,就会出现权力争夺的情况,我觉得我需要更多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只要孩子的行为不触犯大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放手让孩子更多的去探索尝试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托班,在遇到孩子的问题行为时,更多去思考孩子行为底层冰山下的信念,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行为,或许这对于我们和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自以及他们行为的塑造起到良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