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听《晚婚》
听完谭维维,听李宗盛。
“我从来不想独身,却又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李宗盛的词曲,总是有一种看破世事后的泰然自若。他似乎在给听众讲一个故事。听众沉迷在故事中,期待着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惜他不是童话大师,他的故事里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他习惯于把思考留给听众,是恍然大悟,还是捉摸不透,取决于个人的造化。
大家都说,年少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一个人要经历多少事,才能看破人生这盘混沌的棋局。
谭维维表达的像是一个幽怨女子的独白,她在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这种不肯将就的等待是否值得?对于婚姻,她不肯将就,却又等不到,即使等到了,她又害怕过得不幸福。她在纠结,在徘徊,在怀疑。感情是个变量,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对她来说,晚婚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晚,而是在于能不能等到正确的人。
李宗盛版本,更像是一个倔强女子的直白宣言,她把所有的婚姻条件都明面摆出,她告诉身边的人,她的那个他,能接受她的过去,包容她的当下,并期许她美好的未来。对她来讲,遇到对的人只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经营好婚姻的能力。那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定要的问题。这是她对另一半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我们一开始都是谭维维歌中的那位女子,仗着年轻的资本扬言要遇到一个对的人。这个人要和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要对我好,他不仅能接受好的我美的我,还必须接受坏的我丑的我,他要始终站在我这一边。这样的人,才是对的。但经历过几段失败的感情后,我们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要求是不是不太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那样一个人让我遇到吗?我们开始怀疑,开始害怕了,开始有些着急了。
所以,有些人放弃了,降低了要求,开始将就了。没有放弃的我们则变成了李宗盛歌中的人。
我们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提高了要求。首先他要是对的人,其次他还要有经营婚姻的能力。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在众多失败感情的摸爬滚打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对的情人和合适的伴侣是两码事。对的人,还停留在性格和精神这种形而上的层面,合适的人,则落实到了一茶一饭这种琐碎的物质层面。婚姻吧,终究不是谈情说爱的温床,而是一地鸡毛的家长里短。
所以,对婚姻来说,聊得来是基础,过得下去才是根本。
我们身边不乏到了年龄就二者取其一的人。对她们来说,婚姻不是感情问题,而是年龄问题。
选择了聊得来的人,却在物质上有所亏欠,虽然没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地步,但也是过的手忙脚乱,争吵不断。
选择了条件优渥的人,日子过的舒适,波澜不惊,但少了情调和浪漫,感情不冷不热,明明是两个人的日子,却跟独身没有什么区别。
人很贪心,但贪心并不能换来如愿以偿的结局。有些人妥协了,不再贪心。有些人坚持较劲,和生活较劲,和感情较劲,以时间为代价,想换个人定胜天的美好结局。
让我擦去脸上脂粉
让他听完全部传闻
再聊聊若是非得分
先相约谁都不许苦撑
他能不能
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