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分别召开部分地方、部分部门单位、中央指导组学习教育调研座谈会。聚焦“学改查”关键环节,为纵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这场以“永远在路上”为基调的作风建设实践,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坚定践行,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诠释。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间的灯塔。中核集团通过“专家辅导学、交流研讨学、现场参观学、警示教育学”五学联动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细化为具体场景;中国核电开展“送纪上门”活动,以真实案例解析纪法边界。这些实践印证了座谈会强调的“学有质量”要求——只有学深悟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的核心要义,才能将“公款吃喝零容忍”“文山会海必整治”等铁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
作风建设最怕“虎头蛇尾”。座谈会直指“形式主义反弹”“享乐主义变种”等新动向,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动态更新机制”。中国宝原公司启动“一件事全链条查找”机制,从公务接待到差旅报销实施穿透式审查;某省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隐形变异问题。这些实践彰显了“查有力度”的决心——只有撕开“四风”隐身衣,才能让作风建设经得起“显微镜”检验。
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赢得民心。从“苏区干部好作风”到新时代“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座谈会强调“开门搞教育”,正是要践行“群众提、互相找、自己查”的立体化查摆体系。当某社区设立“作风监督直通车”,当某政务平台开通“四风问题随手拍”,人民群众已从旁观者转变为作风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分领域调研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作风建设进入“精准施策、系统治理”新阶段。唯有以“学”铸魂、以“查”正骨、以“改”促效,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张“金色名片”永远熠熠生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