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在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因毗邻涣水而得名,地处苏、鲁、豫、皖贸易往来交通要埠。历史悠久,孕育了秦相骞叔、"竹林七贤"之首嵇康等历史名人,和秦朝陈胜吴广起义首战之地的佳话,镇子四周至今还有古城墙遗址,世俗至今仍保留了东晋旷达闲适淳厚之风。这里还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在解放淮海战役时,曾是刘、邓前线指挥部。古镇边有众多名泉,又兼水陆交通之便,商贾云集,饮茶之风渐趋形成。 宋、元朝代,以卖茶为业的茶馆,在临涣古镇上已很普遍。据《宿州清代志》,早在宋代,临涣的回龙水就常作为礼物,被商人带往汴梁等一些重要城池。清末,临涣茶馆数目就已达十几家,并衍生至今,临涣人的饮茶习惯也自此沿袭下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车已经无法再前进,步行经过一条小集市,拐了几道弯,初见临涣茶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门前的“停车场”,可见茶香不怕巷子深,喝茶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文化。
门口的老者穿的是茶馆的工作服吧?天气还不甚炎热,裂开的衣衫流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浓浓气息。手掌下的烟袋睡在双腿上,也许除了喝茶那是他唯一的爱好。
门廊上的八哥热情好客,还没等我开口,便“你好!你好!”的招呼起来。
茶馆的老板说:“这张照片获得过国际摄影大赛金奖!”也许是发现我拿着相机,他显得十分得意。像中的老者和门旁的那位有几分相似?谁知道呢。
如果没有这满桌的茶具和墙壁上的照片,我还以为错进了棋牌室。原来大伙茶余饭后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土特产都做成便捷装,培卤肉、棒棒茶、还有....(你懂得)
像中不知是哪国的友人,这样被围着看,是否还能吃得开心。
茶馆二楼的一个摆台,本来以为摆放的是工艺品,后来得知也是用来品茶的,只是更高了档次。
打开二楼茶馆的木窗,灰砖瓦屈指可数,茶馆已成特色。
茶馆沿街摆放着长桌长凳,老年人一座就是半晌。
这位老者已经买好的菜,在茶馆小憩片刻。桌上的茶杯让人感觉更多的是解渴,而不是品茶。也许在她们眼中就是如此。
不锈钢杯、玻璃杯,无所谓了,渴了,喝上。
每个人对喝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杯茶品人间百态,平常心阅万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