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是个很特殊的职业,每天都要照顾和教育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是每个家庭最宝贝的一份子。从部分家长的角度来说,是不希望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一点点委屈和磕碰。
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使得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老师非常敏感,也本能性地和家长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何与老师敞开心扉地轻松交流、有效沟通,是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和老师沟通时,要态度温和,坦诚相对。
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和老师沟通时,要注意语气,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当时 要多倾听老师的想法与建议,让彼此都能畅通地表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逐渐形成互信。
第二,家长要对幼儿园老师工作的繁杂与辛苦表示理解,不要急着对老师工作上的某些小失误进行责怪。
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后,你发现他穿反了裤子,鞋带没系好,请不要急着责怪老师。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请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更不只有你的孩子。”在家长的眼里,也许只有自己的孩子,而老师的眼里要装着全班孩子。照顾好每个孩子是老师的职责,但是人非草木,总会有疏漏之时。在此刻,我们应该对老师抱有更多的体谅。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在这里,还要提醒一点:家长平时在家里 需要注意教会孩子自立,家长 才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老师。
第三,孩子受到委屈后,家长与老师沟通时 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遇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的情况时,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又是有道理的,我们一定要沉住气,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与老师就事论事。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要适当地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也就是说,在沟通问题前,要先对老师辛苦的工作表达理解和感谢,然后再慢慢将话题转移到事件当中。以这样的沟通节奏,对方就不会有突然“闷头一棒”的感觉,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第四,家长与老师沟通时,不要争锋相对,而是要商量讨论。
在某些问题上,也许家长的看法和观点是对的,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我们也要注意说话时的方式和技巧,在合理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尽量不伤到老师的面子。家长可以这么说:“某某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您看看是不是这样……” 然后你再慢慢道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说,老师感受到的不是咄咄逼人的争锋相对,而是彼此尊重的商量讨论。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他们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那么,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第五,家长可以适当透露出家庭困扰对孩子的影响,帮助老师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方向的教育。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比如夫妻、婆媳在教育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家长在老师面前可以坦诚地聊到这些问题,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你们家庭目前面临的一些困扰,他们也会很愿意给你一些诚恳的建议,也会在平时对孩子在幼儿园出现的异常表现 表示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家长 有方向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六,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会出现不同行为表现的情况。
家长常常会抱怨,“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人们常说,人有“两张皮”,外面一张,家里一张。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会出现不同行为表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耐心倾听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评价,这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能力和学习品质。
第七,我们要多注意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互通情况。
有的时候,尽管家长有进行合作的诚意,但是老师是否会显出不愿意配合的意思呢?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家长之间可以互通情况,逐渐搞清楚这种合作受阻,究竟是家长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如果是家长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自己是否在沟通方式上仍需改进;如果是老师的问题,家长在必要时可以向园方或其他有关方面反映,以便及时进行合理干预。
家长与老师的交谈,是需要艺术和技巧的,沟通时要掌握好尺度。家长要理解幼儿园老师这个群体的脆弱与敏感 往往都事出有因,所以我们在交谈时,尽可能避免发生正话反听的误会。在沟通时,家长要表现出应有的坦诚与尊重,以及想要解决问题的诚意,我相信,人心都有柔软的一面,你的真诚相对,一定会换来对方的坦诚相待。这也是人与人相处的正确姿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