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写完“挑战二十一天写作”的小结,快快去睡觉。
躺下后才发现,嗓子疼得像针扎。一晚上翻来覆去,疼得睡不着。浑身冒汗,衣服打湿捂干又打湿。早上起来看镜子,双眼浮肿,即使化妆也遮不住疲倦。
昨天坚持正常上班。于我,孩子是治病的良药。上班撑得住。
放学后,撑不住,去看了中医。
“为什么我去英国时,扁桃体化脓,在那里待两天,没有打针没有吃药,嗓子自然就好了,一回成都,嗓子又出毛病?”
“那边️太阳吗?”
“有。”
“有风吗?”
“️有。”
“那边环境好。你体内的湿气没有那么重。回来后,湿气变重,嗓子就出毛病了。”
“为什么吃了你的中药除了湿,没多久又湿气重?”
“除了环境,还有心情。想得太多,肝郁脾虚,当然会湿重。”
我只好笑笑。一个带蓝色性格的人不纠结,真难。
回去老老实实地吃中药,老老实实做功课修炼自己。
一个59岁的女士看病,报年龄时故意说成38,我笑:“您说38岁、没人会怀疑。”
“我天天和一群九零后待一块儿,平均年龄小哇!要是我天天去跳广场舞,平均年龄就大了。”女士说得眉飞色舞。
“我知道宁老师年轻的秘诀了。你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平均年龄小哇!”医生开玩笑,
“那是!想年轻,多跟孩子玩儿。”我故意很得意地说。
“哈哈……”
多笑笑,是不是肝气就不郁结了,脾就不虚了呢?
晚上回家吃了药,疲倦得受不了。停了简书的日更,早早睡觉。
早上起来看记录,十一个半小时睡眠时间。哈,我把这几条欠的瞌睡全补回来了吧。
今天为了听“教育故事汇”,我和欧早早去了东郊记忆。
第一次去东郊记忆公园,就是和欧一起。和故友一起故地重游,别有一番趣味。原打算一起去看场电影。一起慢慢喝了咖啡。人不多,就悠闲地转了公园,然后去老火车的车厢里慢慢吃吃了一顿午餐。慢生活的感觉真好。
教育故事汇开场。
四位讲述者、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教育故事。我尝试着用手机做现场记录。耳不停,脑不停,手不停,感动不停。
王校长的朴实诠释着什么是好老师,当一个好老师何其难。这位老人、对教育,始终保持着年轻的激情。我辈岂能懈怠?
“二月校长”季女士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刚性要求,柔性传递”,什么是“有意的偶遇”。智慧的教育如春风拂面,如春雨无言,落到每一言每一行,每一件小事里。
“别人家的孩子”——周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才儿童成长路上如何被包容,被鼓舞,被支持,被影响,成为今日的传奇人物。这是我和欧谈论最多的讲述,目前,每个班里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不喜欢跟着班级节奏学习的孩子。我们是否足够包容他们,信任他们、支持他们,从正向影响他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日的我们,不可能有教鞭,不可能有冷眼,不可能有讥笑,但是,我们是否给这些儿童足够的心理支持,最大的学习空间?也许,那个不按部就班的孩子,就是一个“周教授式的天才儿童。他们需要我们更智慧的爱。
那个年轻的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在台上絮絮叨叨,讲述自己如何与支教结缘、如何做四年的支教全能人,如何继续保持支教的激情,做很多有关支教的公益工作的。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絮絮叨叨。这声音让人心疼,让人心动,让人心暖。“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都可以为支教出一份心,一份力。
其实,哪个老师没有故事?和孩子的点点滴滴,都是最美的故事。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