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读的书踩雷的比较少,基本是关注的博主或者朋友推荐的书,以及看完Suede演唱会之后的激情促使我把布雷特.安德森的书都买了,意外的惊喜。
那就从他的书说起吧,安德森是山羊皮乐队的主唱也是主创,他们的音乐陪我度过了刚毕业时上班的迷茫时刻,有一种堕落、黑暗、又有些野生力量的感觉。《黑暗清晨》是安德森讲自己从小到长大的事情,我不愿意称它为自传,因为他的讲述更像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与那种回忆录似的描述最大的差别是感情非常的细腻,心理上的一些感触依然是鲜活的,仅仅凭我摘录在pyq的一些文字,就有朋友下单了这本书。虽然是漆黑清晨,但非常适合在深夜读它,因为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感受如此细腻、复杂的文字。
#漆黑清晨
没想到一个摇滚乐手写的文章如此的细腻触动人心:
一个个漆黑清晨寒气逼人,生火、顾火的仪式拥有宗教般的地位。母亲是大祭司,我们是她的辅祭,跑腿搬运引火柴和撕碎的旧报纸,预热烟道,把火拨旺。湿冷的下午,她会蹲在地板上对着闷燃的余烬吹气,双手染上柴火烟味,一道烦恼纹刻印在她的额头。
母亲、姐姐和我不得不下来推车,父亲则拼命转动车钥匙、踩踏板,身后响起一阵汽车鸣笛愤怒又刺耳的合奏。个中象征意味恰当得可笑,近乎荒诞,在富裕与权力的幕布映衬下,我们的贫穷被聚光灯照耀。四个微不足道的身影隐没于绝望的挣扎,而财富的象征只投以漠不关心的目光。
拉下百叶窗的午后
另外一本,我今天也读完了,不在9月份书单里,不过也非常好。书名的场景也在书中提到了,他和一帮人住在郊区的房子里,颠倒日夜,在各种刺激下堕落至深渊,在午后醒来,躲在百叶窗后看楼下街上,恍如隔世。这本书写了乐队的历程,写了一些他觉得重要的歌的创作过程,灵感诡异而颤栗,遇到好的音乐旋律身体也会停不下来。非常羡慕这种幸运的人,缪斯之神还没有到访过我。
能力陷阱
这本书是Z大佬推荐我的,每次我的工作陷入某个困境时,我都会找他。我很少看管理类的书,内心有一些抗拒这类书,但我吃了这个安利。还挺符合我现在的状态的,人不应该习惯于已经熟悉的事情的忙碌,投入一些虚假的价值感中,应该在新的空间里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在向外看,而不是躲在忙碌的工作里不亦乐乎。人是在有了事情之后才会学到突破,而不是规划了什么,这非常的跟我的认知相反。也确实是,有机会做才有机会在这个位置上思考做好事情,而不是去准备什么。
不原谅也没关系和苦厄的终结
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是觉得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只是作用的地方不一样。
不原谅也没有关系讲的是复杂性创伤的疗愈,虽然我的成长过程没有到书里的这些地步。但对于在不被承认、打压式教育成长的人来说,确实是能帮助到很多。
苦厄的终结这本书是一本在旅居过程中,讲自己的成长以及对佛陀、佛陀所言所行的理解,甚至还有脱离苦厄的方法,但这些都是需要日记越累的付出与感悟,作者并不是有意讲这些。这不是一本讲佛法概念的书,是一本在理解作者旅途中心理的成长和变化中,理解心灵与自我的书。力度刚刚好。
其他三本,中国建筑20讲可以作为中国建筑入门的书看。
不可消失的门店讲的社区还有地理距离的一些研究不适合中国,我们的社区还是差别挺大的。而且发布的时间比较早,只能看看。
恶心,萨特的书以日记形式把一个人孤独无聊的日子还有一些对话感受描述出来,有一些荒诞又有一些无序没有目的的虚无,如果说这种感受是恶心的话,我也只能理解少少。读起来并不恶心。
不过,能看出来这个月我花在读书的时间比较多,下班早的日子会读一阵子,早上醒的早的时候也会读一阵子。在路上,还有中午也有去咖啡店读的时候。似乎是在弥补之前的懈怠,确实我6、7月都在发呆,不大想看书。这个月能静下心来读书,让我又回到了之前的日子。读完一本觉得好的书,会记录,也会写一些短评。阅读确实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也是高级麻醉剂,让我与并不理想的现实暂时隔离,与其他声音切断,就在书里。感受到了心流,只是写下来时并无缪斯执手,被控了的感觉。只能说多写,多看,在放假的日子放下防备,找回自己的触觉和敏锐,找回一些存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