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我二十几岁的一段时间我特别艳羡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恨不得自己也一下子老去。因为我总认为他们是人生的赢家,千帆阅尽,所以才能不急不缓,静待谢幕。
那时的自己太年轻,可以很轻易地置身事外地臆想出许多老去时的壮丽感和成就感来,也总觉得老去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表现出坦然和轻松来。
直到我的爷爷也老了,开始逢人就讲他年轻时多么有力气、脚力有多么好、饭量多么惊人。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饶有兴趣地听着,渐渐地就变成了爷爷的自说自话。直到后来的几年,几乎没有人愿意和爷爷交谈,他的思维也变得时而清醒时而混乱,口齿也越发含糊不清,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爷爷最终活到了令别人羡慕的九十岁,可他独自等待死亡的日子没人知道有多难捱。
如今,我们的父母也已经老去,当我们和“老”如此靠近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发现他们都在不显山不露水地抗拒着老去。我的爸爸如今七十岁了还隔三差五地开着三轮摩托车去他的老伙计那儿下棋打牌喝酒;我妈妈到现在仍喜欢用牙咬核桃皮、把青菜嚼得嘎嘣响;我的婆婆从来不穿我为她买的中老年服装,虽然她每次都收下了;我公公满口的牙所剩无几却一直拒绝安假牙…… 这种抗拒让人心疼也让人无奈。
我的婆婆在老家伺候老爷爷四十年,除了赶集回娘家很少出过门。去年送走老爷爷之后,她兴冲冲地在同村妇女的介绍下出去找零活,可人家说她超龄拒绝雇佣。婆婆无限难过地感叹道:“我还没怎么着,怎么就老了呢?!”
前几日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冬日的早晨独自站在车站等车,当司机打开车门,她抖抖索索颤颤巍巍地努了好大劲也没上来,最后在我的搀扶下终于落了座。老人家一坐下便自顾自地介绍起了自己:她今年八十一岁了,住在敬老院,要到XX去。为了赶车她很早就出了门,等车等了近一个小时,幸亏有同院的老人送她到车站。
如果“老”,单单只是容颜不再、精力不济、牙掉了背驼了耳背了,或许也没那么让人无法接受,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没年轻过就老了,害怕的是病痛缠身无人照料,害怕的是独自老去无伴无依。
我们的父辈这代人大多为了老人和子女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当被岁月无情地推到了“老人”的队伍里,当年的风华正茂、脚底生风变成如今的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任谁都会生出些许悲凉感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陪伴和照料,让他们老的慢些再慢些。
而我们作为下一个被推到队伍里的人,是否该好好想想我们的老年是怎样的,当它真正到来时我们是抗拒还是坦然地迎接?
这的确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