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是不是首先想到了“阿庆嫂”?!
此智斗非彼智斗!
前情:
于先生是朋友圈里出名的“模范爹”,信奉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中学时期还可以理解,毕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我国的高考制度、山东的现状,大家都懂的!
上大学前,闺女从来没有住过宿舍,高中三年,早晚接送,中午就在学校附近吃饭、午休(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中午做饭,有两张床可以休息),我负责后勤,于先生负责接送、学习。只要是我们能做的,从来不让闺女伸手。
上了大学后,理论学习不再是第一要务,毕竟大学是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在那里可以认识很多不同性格的人,在学习各种学科时又会遇到很多障碍,在那样的环境里,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尝试走进各个未知的领域,扩大知识面,尽情的去体验,去初探并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认为,我们作为家长到了逐渐放手的时候,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拿不定主意、解决不了、与同学不方便沟通以寻求帮助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可于先生却说:她还是个孩子,咱不能难为她!担心闺女上学离家远,于先生多次做思想工作,让闺女报考了山东大学,其实闺女对上海交大“情有独钟,”我们做了让步。闺女需要成长,她不能做一辈子“乖乖女”,我和闺女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不影响家庭和睦的前提下,逐步提升自己,摆脱于先生的“控制”。于是便出现了……
第一回合 先斩后奏
大学第一学期,除了开学送、放假接,于先生每两周一次,每次去后备箱都满满的。并且成了“山大通”,每日浏览山大的网站,有关山大的新闻也是一个也不放过。
第二学期,闺女与武汉的同学相约,去武汉大学看樱花。我和闺女商量好,先瞒着于先生,善意的欺骗还是必要的!告诉他学院五一有活动,不能回家了。毕竟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当然是这边同学送,那边同学接了。当天,我下夜班,在街上转到中午,于先生的电话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接了:“于欣是不是没在学校呀?”“我这里很乱,听不清,中午回家再说!”直到收到闺女的信息:同学接到我了。我才“敢”回家,就知道瞒不住,大不了“小不爽”,嘿嘿……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旅行。其实,于先生还是支持闺女多出去见世面的,只是各种担心。能找到最终原因,就有了解决的办法。闺女每次出去旅游,都先把当地的旅游攻略和自己的行程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呈报于先生审批,并征求补充建议。几次下来,于先生都比较满意,便不再刨根问底,遥控指挥,基本都是送来祝福!
第二回合 瞒天过海
2012年冬天,我到齐鲁儿童医院进修,还肩负着另一要务:劝闺女上本校的研究生。我是比较支持闺女报考上海交大的,我不想她留下遗憾。
于先生也不是因为自私,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他总说女孩子应该过安稳舒适的生活,如果留在一线城市,太累、压力太大,我们给她的帮助有限。
我奉命陪闺女去做报考志愿确认,闺女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考试在即,我和于先生商定,不和闺女电话沟通了,让她安心复习。以后闺女的近况都是我“翻译”的,“水分”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闺女以理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收到了面试通知。于先生在为闺女点赞的同时,也没忘“夸”我:嚯!厉害呀!你这次不只是学习专业技术,同时还进修了孙子兵法!
人的潜力不可估量,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不想得到的东西,就有千万个理由不去付出;想要的东西,会想出无数个办法去获得。
第三回合 声东击西
面试在即,于先生计划,我们两个和闺女一同前往上海,为闺女加油助阵。这次他征求了闺女的意见。
闺女当时没有拒绝,只是说:上交有我一个学长,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跟参加过面试的同学取取经,过几天给你结果。
闺女告诉我,她不想让父母陪着,她已经长大了,这些事自己能搞定。她联系了两个打算去杭州旅游的同学和她一路同行,告诉于先生是专门陪她去参加面试的。
我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给于先生做了“全面分析”。于先生敲定最终方案:两个同学陪闺女面试,面试结束后三个人在上海及附近玩几天,闺女请客,承担这次上海之行的全部费用。
办法总比问题多。迂回战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次次的“脱敏”,战绩显赫。看到闺女的进步,于先生也多了一份放心。我和闺女也感受到于先生的变化。
渐渐的,需要“斗智斗勇”的时候越来越少,这个家也由“两派”变成了一个“整体”。
其实,孩子在生活,工作,婚姻,爱情方面需要自由,在父母给的爱上也需要自由,需要舒服的爱,需要有了困难一起扛的责任,需要不用你说辛苦,也会努力的坚持。
别让父母的爱成了孩子的负担,对待孩子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去爱,爱的结实又爱的舒服,让父母的爱润物细无声的流淌在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