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完车,我去了陵园。
坐在大巴上靠窗,看车外掠过的世界,像是越来越远的离别。很抱歉,路过门口多次,现在才来。她走的那段时间很伤感,觉得这个世界那么大那么拥挤,过了这段路,谁特么还会记得。后来我错了,都不曾忘记,从未提及,留在记忆的角落里,无需对外表达什么。
因为不知道具体方位,在陵园里找了很久。我一一的看着铭文,通过冰冷的文字猜测中间的故事,那些与持子之手历经一生、归于黄土的人,也算是幸福、圆满。旁边墓上刻的字扎痛了我的心,卒时十三岁。我埋怨老天不公,所犯何错而夺其性命,不过是个孩子啊,他才感受多少璀璨年华。
在陵园坐了大半天,觉得人生就是这么可笑,有的人明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好好地活着,却妄之了结此生,有的人跪之求之而不得活。
/2/
小时候的我是个很爱凑热闹的人,也喜欢听八卦(现在也是)。水井湾有一小摊,摆上椅子桌子,放几杯茶水,乘大树之阴凉,打小牌,摇蒲扇,聊过往,也算是炎夏趣事,我和我外公是那儿的常客,最早听说死亡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具体事件和原因我不太清楚,只记得当时一位母亲跳楼自杀,她的丈夫看见妻子走了,也跟着跳了,留下一对儿女。
什么事情不能解决,非要自杀才可以,这对父母太不珍爱生命、极不负责,让这对儿女如何活,怎么忍心。小时候认定了:自杀是最懦弱的方式,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不配活着,想想他们的亲人真是不孝,一遇什么事就受不了想死的人,我最瞧不起。
后来,我错了。
/3/
初看三毛的书时,对她的选择我不明白,觉得她自私不负责,只对爱情负责,身边亲人不照不顾。在荷西走后,她说预知死期是她喜欢的一种结束生命的方式,可是她仍然拒绝死亡。她说过在这个世上,有她的父母和荷西,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还在世上活着,她便不可以死,因为她不肯。
再回首,依旧对荷西的死和她的选择痛惜,但也觉得就这样离开也挺好,更轻松。她的心在荷西走的那一天便跟着去了,无论亲人“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试一次。”的哀求,没人能救她,作为她来说,也算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现在反驳当年幼稚的认知,我不是当事人,即便是那些选择死亡的人的亲戚朋友,甚至有过相同遭遇的人,我都不能真真切切的感同身受,不是圣人,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自己的主观去点评或者指责。
但我是个自私鬼,很怕死,至今认为活着比死好,自己的生命是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如果哪一天我的朋友活不下去,我一定会甩起两大把子带她(他)去坟地或者在急症室外守着,问他们为何轻视自己的生命,弄得那么下贱。
/4/
有天晚上,一个人给我发来了一个对联,当时收到有点小惊吓,我好像没对他说什么。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含义还是比较深刻的,“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便是苦;“各”字的捺笔只有收住才是“名”,一撇一捺即人生。
在榜姐的有个深夜话题,发了条朋友曾说的评论“有人住高楼,有人入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铁锈。”有人很暖,鼓励加油,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去他妈,老子活着,高兴就好。”
嗯,去他妈的,老子活的高兴就好。
生活有酸的甜的辣的,这样才好玩。有什么事放一放再说,多苦多难,难道我还不及时行乐不成?
活着简直不要太好,过着一抔黄土面朝天的日子多没意思,跌入深谷前的峰回路转才够刺激。
既然你还在,你就得活着,还要好好活着,都没尝完世间滋味,凭什么放弃,请对生活抱有期待。
不写了,怕鸡汤。
一个外省同学问我家乡有没有寺庙、道观之地,觉得世界太热,想找一份安宁,我不妨推荐陵园,呆一两个小时。
愿你做那只不死鸟,飞得更远更高,带着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