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也太不合理了吧?!"W打断我的话。当时我正在跟大家一起逐条review部门全年KPI考核指标。
"经理你看,产品良率要求达到85%以上,不然就扣分,"W说,"可是很多方面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十人的部门瞬间从沉默到爆发——"是啊,如果是Fab加工问题,那就不能算在我们头上。"
附和声不绝于耳,也不乏建议性的话:"或者我们写下备注,非设计原因导致的芯片失效,就不算。"
"还有,为什么对研发也考核营销指标?如果设计得好好的,仅仅是销售原因没卖出去,我们不能..."
我的"好了!"与他的后半截"背黑锅"同时说出来。
我抛出理由:为加强研发产品市场化,提升企业销售利润,今年公司在对研发体系的考核中,增加了与市场产品部门的绑定。
从大家的反应看,解释明显没有效果。
我也不想这样啊,一面在心里暗暗叫苦。知道这样的考核不容易被大家接受认可,今天从一上班我就有了焦虑症初发的症候。
我跑去对领导质问了同样的话,得到的答复是:公司几个持续多年的盈利产品,正赶上销量逐渐萎缩。而新的产品方向,还处于市场攻坚阶段。必须严格要求,勒紧裤腰带……
不可避免还有更坏的消息,那就是每年四月份就启动的工资上调,今年迟迟没有说法。
"总公司正在核算,但可能不那么乐观。"我把领导的话传达给大家,此刻坦诚是最好的方式。
2
会议室安静下来,鸦雀无声。我看到无数个失望的表情。他们有的毕业一年,正裸对现实;有的刚买了房,还着房贷;有的是准爸爸,正是四处用钱的时候。
作为核心研发部门,一年到头习惯了把女人当做男人使,把男人当做牲口使,可千辛万苦,你现在要说请先不要去想加薪?!我无法开口。
气氛沉寂得尴尬。
这时只听见老员工S在沉寂中发声:"比起9年前的今天,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人,至少我们还活着。"
他的语气平静和缓,略带自嘲,幸运和感恩。他提醒我想到这会儿正是5月12日下午,比起9年前那场生命瞬间的毁灭,至少该庆幸自己还有"活着"的底线。
有的人笑了一下,尽管这不好笑。
"在严冬的日子,既然活着,我们就和公司抱团取暖。"我接着S的话说。
我的副手也开始提振士气:"是啊,公司经营困难,可从来不会裁掉研发人员,这让我愿意和公司共度难关。"
失望的情绪渐渐被疏解开。所谓的"危机",也意味着存在于危险中的机会啊。大家聊起几个项目市场成功的可能性,聊起虽然资金紧张,可是研发该有的培训一点都不会少,聊起后面我们还有迫切想做的事:在市场开拓期间,抓紧实现几个关键技术突破。
画风不知什么时候转变为励志的恳谈会,考核加薪的烦恼被摩拳擦掌替代——既然选择荣辱与共,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3
“别开枪,我有成功的预感。”我想起二战期间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在美国服役的伤员,双腿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舰长决定由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把他送上岸医治。
小船在夜色下迷失了方向。极度困境中,下士惊慌失措,无望之下拔枪对准了自己。面对如此突来的局面,伤员制止下士:“别开枪,我有一种成功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的黑暗中飘荡了4个多小时,孤立无援,而且我还在淌血……不过我认为即使失败也要有原则性,绝不要堕入绝望的深渊。”话音未落,前方突然闪现无数强光。这正是他们要找的驻军。
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绝不放弃,才有望迎来命运的反转。
4
常常看到现代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出现反转剧情。在揭示结果的一刹那,笔锋一转,往往给你出乎意料的惊艳。
像电影《神秘第六感》,最后一分钟的反转,真相大白,给观众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也成就了影片的不朽。
小品中也会借用反转手法。今年春晚蔡明潘长江的“养老院”,反转的一刻令画面无比温馨。
当然也不乏逆向的反转。比如生活中,有人受到命运的眷顾,明明拿了一手好牌,因为没有珍惜把握,最后输得一败涂地……
发生在部门例会中的反转,从开始无比困难到最后无视困难,让我感动。说到底它不是刻意的安排,而且源于一种不离不弃的情怀,一种发自内心的爱。
有了爱,以及因为爱而产生的执着,我们就迸发出成功的预感。
虽然这成功可能会迟到,但它绝不会缺席。